东撙西节
在江南的一个小镇上,住着一位名叫李东的年轻人。他虽然家境贫寒,但为人勤俭节约,总是精打细算地过日子。镇上的人都知道他有个习惯:买东西时总会“东撙西节”,力求用最少的钱办最多的事。正因为如此,大家都戏称他为“撙节先生”。
有一天,镇上来了一位游商,带来了许多稀奇古怪的商品,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盏据说能带来好运的铜灯。这盏灯造型精美,上面雕刻着祥云和飞龙,让人看了爱不释手。然而,游商开价十两银子,这让普通百姓望而却步。李东也对这盏灯产生了兴趣,但他只有三两银子的积蓄。为了实现自己的愿望,他决定施展自己“东撙西节”的本领。
接下来的几天,李东开始四处奔波。他先是从邻居家借来了一袋旧布料,说是准备做衣服,然后又去集市低价收购了一些破损的陶器。他把这些东西稍加修补后,转手卖给了需要的人,从中赚取了一点差价。同时,他还利用空闲时间帮人挑水、劈柴,换取一些额外收入。经过一番努力,他的钱袋渐渐鼓了起来。
终于,在第七天傍晚,李东凑足了十两银子。他兴冲冲地找到游商,把铜灯买了下来。正当他高兴之际,游商却笑着问他:“小伙子,你为何如此执着于这盏灯?”李东回答道:“我听说它能带来好运。我相信,只要肯努力,再加上一点运气,生活一定会越来越好!”
游商听后点了点头,意味深长地说:“其实,真正的‘好运’并不在这盏灯里,而在你‘东撙西节’的智慧与勤奋中。”李东愣了一下,随即恍然大悟。从此以后,他更加珍惜每一分钱,同时也学会了如何用智慧创造财富,最终成为镇上人人敬佩的成功商人。
东
撙
西
节
「东撙西节」出处
郭沫若《塔·万引》他在这样踌蹰时,他的家计却一天一天地逼迫拢来了,亏他的夫人挖肉补疮,东撙西节地还能勉强维持着。
「东撙西节」解释
指从各方面节省。
「东撙西节」示句
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