东趋西步

在一座依山傍水的小村庄里,住着一个名叫阿东的年轻人。阿东天性聪慧,却总是做事三心二意,常常东奔西跑,却难见成效。村里的老人常说他“东趋西步”,意思是方向不明、行动紊乱。尽管如此,阿东并不在意,总觉得自己只要努力,迟早会找到属于自己的路。

一天,村里来了一个游方道士。这位道士仙风道骨,手持拂尘,声称可以指点迷津。阿东听闻后,连忙跑去请教:“大师,我每天都为未来奔波,可为什么始终一事无成?”道士微微一笑,递给他一枚铜钱,并说道:“这枚铜钱能助你成功,但前提是,你必须用它换回一件最有价值的东西。”

带着疑惑,阿东拿着铜钱离开了。他先去了集市,看见一位卖糖葫芦的老人生意冷清,便将铜钱买了全部的糖葫芦,分发给孩子们。接着,他又看到路边有人挑水艰难,于是花钱雇了辆牛车帮他们运水。整整一天,阿东忙得脚不沾地,从东到西,再从南到北,做了许多善事,却没有留下任何实际成果。

傍晚时分,阿东疲惫地回到道士面前,苦笑着说:“大师,我把铜钱都花光了,却没换来什么有价值的东西。”道士捻须而笑,问道:“那你今天过得如何?是否觉得充实?”阿东愣了一下,点点头:“虽然没有具体收获,但我很开心,也帮助了很多人。”

道士拍了拍他的肩膀,语重心长地说:“孩子,真正的价值并非在于你拥有多少,而在于你给予了多少。你的‘东趋西步’看似无序,实则让你触及了生活的每个角落。只要你保持初心,继续造福他人,这就是最大的成功。”

从此以后,阿东不再纠结于所谓的成就,而是专注于做好每一件小事。渐渐地,他成了村民心中的榜样,那个曾经被嘲笑“东趋西步”的青年,最终找到了人生的真谛。

dōng
西

「东趋西步」出处

汉·焦赣《易林·比之损》二人异路,东趋西步,千里之外,不相知处。”

「东趋西步」解释

指相背而行。

「东趋西步」示句

上一篇:东施效颦
下一篇:东山之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