东拼西凑
在一座偏远的小山村里,住着一个叫阿福的年轻人。他家境贫寒,但心地善良,总是梦想能开一家属于自己的小书店。然而,这个愿望对他来说似乎遥不可及,因为他连买一本书的钱都凑不齐。
一天,村里的老木匠找到阿福,说:“阿福啊,我年纪大了,做不动活儿了。如果你愿意接手我的旧书摊,我可以便宜卖给你。”听到这个消息,阿福既兴奋又苦恼。兴奋的是终于有了实现梦想的机会,而苦恼的是,即便价格再低,他也拿不出这笔钱。
为了筹集资金,阿福决定“东拼西凑”。他先去了镇上的集市,把自己种植的一些蔬菜和水果卖掉,换来了第一笔微薄的收入。接着,他又跑到邻村,帮人修理农具、搬运货物,用辛苦赚来的工钱一点点积累资本。他还向亲友借了一些闲置物品,拿到集市上转卖,虽然利润不高,但也算添砖加瓦。
经过几个月的努力,阿福终于攒够了购买书摊的钱。他满怀感激地将书摊接过来,并开始经营起来。为了让顾客更感兴趣,他还尝试修补破损的旧书,甚至自己动手制作简单的书签赠送给读者。渐渐地,他的书摊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,不仅有村民,还有从外地慕名而来的游客。
几年后,阿福的小书摊发展成了一间温馨的小书店,名字就叫“东拼西凑”。每当有人问他为何取这个名字时,他总是笑着回答:“这四个字提醒我,无论多么困难,只要努力一点,再坚持一下,总能找到方法实现梦想。”
从此,“东拼西凑”不再只是成语,它成了阿福人生奋斗的象征,也激励着每一个听过他故事的人。
东
拼
西
凑
「东拼西凑」出处
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八回因是儿子的终身大事所关,说不得东拼西凑,恭恭敬敬封了二十四两贽见礼,带了秦钟到代儒家来拜见。”
「东拼西凑」解释
比喻零乱地加以拼凑。
「东拼西凑」示句
当他在半路上,早已~,凑得三千银子,专为监中打点之用。★清·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二十八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