东挪西借
在江南的一个小镇上,住着一个名叫阿福的年轻人。阿福家境贫寒,但他心地善良,总是乐于助人。一天,镇上的老木匠找到阿福,说自己的孙子生病了,需要一笔钱去看医生。可是老木匠年迈体弱,早已无力承担这笔费用。阿福听后,毫不犹豫地答应帮忙,尽管他自己也并不富裕。
为了凑齐医药费,阿福开始四处奔波。他先是向邻居借了一些米和铜板,又跑到亲戚家说明情况,希望能得到支持。然而,每个人的日子都不宽裕,给他的帮助只是杯水车薪。但阿福并没有放弃,他决定“东挪西借”,哪怕只有一点点希望,也要尽力完成这件事。
第二天清晨,阿福去了镇上的集市,用仅有的一点钱买了一些便宜的布料,然后动手做成小袋子,再用野花装饰,做成漂亮的香囊。他把这些香囊拿到集市上售卖,虽然赚得不多,但也算是有了些收入。他还帮人挑水、劈柴,甚至帮餐馆洗碗,只为多赚几个铜板。
经过几天的努力,阿福终于凑够了医药费。当他把钱送到老木匠手中时,老木匠激动得热泪盈眶,连声道谢。而更让阿福欣慰的是,老木匠的孙子很快得到了治疗,并逐渐恢复了健康。
这件事传遍了整个小镇,大家都被阿福的坚持与善良所感动。“东挪西借”不再是一个简单的成语,而是成为了阿福助人为乐精神的象征。从此以后,小镇上的居民更加团结互助,生活也因此变得更加温暖和谐。
东
挪
西
借
「东挪西借」出处
清·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26回来京引见的人,有几个腰里常常带着几十万银子?不过也是东挪西借,得了缺再去还人家。”
「东挪西借」解释
指到处挪借款项。
「东挪西借」示句
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