东零西碎
在一个宁静的小镇上,有一家名为“东零西碎”的古董店。这家店看起来毫不起眼,门口挂着一块斑驳的木牌,上面用毛笔写着四个字——“东零西碎”。店主是一位年过六旬的老人,大家都叫他老周。他性格温和,总喜欢在午后泡一壶茶,坐在店里翻看旧书。
一天,一个年轻人推开了店门。他穿着时尚,手里拿着一张清单,显然是个有备而来的顾客。“老板,听说你这里有很多稀奇古怪的东西,我需要找几样特定的物品。”年轻人说道。老周抬起头,微笑着问:“你要找什么?”年轻人递过清单,上面列着一些奇怪的名字:一枚刻着花纹的铜纽扣、一片破损的青花瓷片、还有一本泛黄的日记。
老周仔细看了看清单,然后慢悠悠地站起身,走到角落里的一个柜子前。他打开抽屉,从里面拿出那枚铜纽扣和青花瓷片,又从书架上取下一本陈旧的日记本。“这些东西确实都在这儿,不过它们可不是普通的物件。”老周意味深长地说。
年轻人惊讶极了:“真的找到了!这些东西对我很重要,能告诉我它们的来历吗?”老周点点头,开始讲述这些物品的故事。原来,这枚铜纽扣曾经属于一位旅行家,他在世界各地留下足迹;青花瓷片则来自一座被遗忘的古窑,承载着匠人的心血;至于那本日记,则记录了一段关于勇气与坚持的往事。
听完故事,年轻人感慨万分:“没想到这些看似零碎的小东西,竟然藏着如此动人的历史!”老周笑了笑,说:“世间万物皆有意义,哪怕再渺小、再破碎,只要用心去发现,总会拼凑出完整的画卷。”
最终,年轻人买下了这些宝贝,并承诺会好好珍惜它们。离开时,他回头望了一眼店名,喃喃自语道:“‘东零西碎’,真是个贴切的名字啊。”阳光洒在小店门口,映衬得那块木牌格外温暖。
东
零
西
碎
「东零西碎」出处
郭沫若《文艺论集·自然与艺术》他们把他们父亲的财产东零西碎地铺满了一堂,没有丝毫处理的手腕。”
「东零西碎」解释
指零碎,分散,不集中。
「东零西碎」示句
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