丢下耙儿弄扫帚
在一个宁静的小山村里,住着一个叫阿福的年轻人。阿福是个勤劳的小伙子,但有一个毛病,就是做事总是三心二意,常常“丢下耙儿弄扫帚”,结果什么事情都没做好。
一天清晨,阳光洒满田野,阿福扛着耙子去地里干活。他刚到田边,就想着要把杂草清理干净,于是开始认真地用耙子翻土。可是没过多久,他忽然想起家里院子还没打扫,便放下耙子,跑回家拿起扫帚清扫院子。正扫得起劲时,邻居王婶经过,喊道:“阿福啊,你家屋顶的瓦片好像松了,得赶紧修一修!”阿福一听,立刻扔下扫帚,爬上房顶检查瓦片。
等到太阳快落山的时候,阿福才从屋顶下来。他发现自己这一天忙忙碌碌,却什么都没完成:田里的杂草还在随风摇摆,院子里的落叶依旧堆积如山,连屋顶的瓦片也只匆匆看了几眼,并没有真正修理好。他叹了口气,坐在门前发呆。
这时,村里的长者李爷爷路过,看到阿福一脸沮丧的样子,便走过来问他发生了什么事。阿福把自己的烦恼告诉了李爷爷。听完后,李爷爷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,说道:“孩子,做事情要专注,不能‘丢下耙儿弄扫帚’。如果你每件事都只做一半,就永远无法取得成果。”
阿福恍然大悟,决定改正自己的习惯。第二天,他重新来到田里,专注于翻土和除草,不再被其他事情分心。等田里的活干完了,他又回家仔细打扫院子,最后才着手修补屋顶。几天下来,他不仅完成了所有任务,还感到前所未有的满足。
从此以后,阿福成了村里最踏实肯干的人,大家都夸他改掉了坏毛病。而那句“丢下耙儿弄扫帚”也成了村民们用来提醒彼此专心致志的口头禅。
丢
下
耙
儿
弄
扫
帚
「丢下耙儿弄扫帚」出处
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四十七回上上下下,那不是他操心?你一个媳妇,虽然帮着,也是天天丢下耙儿弄扫帚”。”
「丢下耙儿弄扫帚」解释
放下这样,又做那样。比喻事情总做不完。
「丢下耙儿弄扫帚」示句
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