顶礼膜拜
在一座遥远的青山脚下,有一个名叫清泉村的小村庄。村庄里的人们日出而作,日落而息,过着平静而简单的生活。然而,村里有一座古老的庙宇,据说供奉着一位神秘的仙人。传说这位仙人曾在百年前拯救了整个村庄,因此村民们对这座庙宇充满了敬畏之情。
每年春分时节,村民们都会举行盛大的祭拜仪式,以表达对仙人的感激与崇敬。这一年,一个年轻的外乡人阿霖来到了清泉村。他是个游历四方的书生,喜欢探寻各地的风土人情。当他听说关于仙人的故事后,便决定留下来观看祭拜仪式。
祭拜当天,全村男女老少都聚集在庙前。他们身着素衣,手持香烛,神情肃穆地跪倒在地,向庙中的仙人雕像顶礼膜拜。阿霖站在人群之外,看着这一幕,心中既震撼又疑惑。他忍不住问身旁的一位老者:“老人家,你们为何如此虔诚?难道真的相信仙人会保佑你们吗?”
老者微微一笑,说道:“年轻人,这不仅仅是为了祈求庇护,更是一种感恩之心。百年前的大旱几乎让我们的祖先饿死,是仙人指引他们找到了一处甘泉,才得以存活至今。我们世代铭记这份恩德,因此用这样的方式传承下去。”
阿霖听后若有所思。他走进庙内,仔细端详那尊仙人雕像,却发现雕像底部刻着一行小字:“助人自助,福泽自至。”顿时,他恍然大悟:所谓的仙人并非遥不可及的神明,而是曾经帮助过村民的凡人。从那以后,阿霖开始用自己的学识为村民们解决实际问题,渐渐赢得了大家的信任和尊敬。
多年后,当阿霖离开清泉村时,村民们竟也为他立了一块碑,上面写着:“善行如泉,润物无声。”从此,“顶礼膜拜”不再只是对仙人的敬仰,也成为对每一个心怀善意之人的赞颂。
顶
礼
膜
拜
「顶礼膜拜」出处
清·俞万春《荡寇志》第一百十四回又添一个青年女子,顶礼膜拜,行状举止,仿佛慧娘。”
「顶礼膜拜」解释
顶礼佛教拜佛时的最敬礼,人跪下,两手伏地,以头顶着受礼人的脚;膜拜佛教徒的另一种敬礼,两手加额,跪下叩头。虔诚地跪拜。
「顶礼膜拜」示句
这句话传扬开去,一时哄动了吉州百姓,扶老携幼,都来~。★清·吴趼人《痛史》第二十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