叠矩重规
在江南的一个小镇上,有一位名叫方矩的木匠。他手艺精湛,尤其擅长制作规矩器物,无论是丈量土地的尺子,还是绘制图案的圆规,都堪称完美无缺。然而,方矩为人低调,从不炫耀自己的技艺,只默默守着祖上传下来的铺子,过着平静的生活。
某一天,镇上来了一位富商。这位富商正在修建一座宏伟的宅院,但因工程浩大,工匠们却总是在尺寸和比例上出错,导致施工进度一再拖延。听说方矩手艺非凡,富商便亲自登门拜访,希望他能帮忙解决难题。方矩听后,并未急于答应,而是要求先去工地查看情况。
到了现场,方矩发现,原来问题出在工具上——所有工匠用的尺子、圆规等工具都不够精准,误差虽小,却层层累积,最终导致整体结构失衡。于是,方矩决定重新为每个工匠打造一套高质量的工具。他夜以继日地工作,终于将一批崭新的尺子和圆规交到了工匠手中。
新工具投入使用后,奇迹发生了:每一根梁柱的位置都恰到好处,每一块砖石的排列都严丝合缝。整个宅院如同按照天地间的秩序建造一般,浑然天成。富商对此赞叹不已,特意设宴款待方矩,并赠予厚礼。但方矩婉言谢绝了,他说:“规矩之道,在于遵循自然与法度,而非个人功名。”
从此,“叠矩重规”成了镇上的佳话,人们常以此比喻做事严谨、一丝不苟的精神。而方矩依旧每日坐在他的小铺子里,用心打磨每一件作品,用行动诠释着这个成语背后的深意。
叠
矩
重
规
「叠矩重规」出处
《三国志·蜀书·鄐正传》君臣协美于朝,黎庶欣戴于野,动若重规,静若迭矩。”
「叠矩重规」解释
规与规相重,矩矩与相迭,度数相同,完全符合。原比喻动静合乎法度或上下相合,后形容模仿、重复。
「叠矩重规」示句
因先生之言,以读先生之书,如~,毫厘不失,灼然与才子之笔,分路而扬镳。★清·纪昀《阅微草堂笔记·姑妄听之四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