钓誉沽名
在一座繁华的城镇里,住着一个名叫李虚的年轻人。他自幼聪慧,却不愿脚踏实地做事,总想着如何快速成名。他常常对朋友说:“人生苦短,若不能扬名立万,岂不白来一世?”然而,他所谓的“扬名”并非靠真才实学,而是通过一些哗众取宠的手段。
一天,李虚听说城外有座古老的寺庙,香火鼎盛,许多百姓都前往祈福。他灵机一动,决定借此机会“钓誉沽名”。他穿上破旧的衣服,故意让自己看起来像个修行多年的高僧,然后带着一本经书来到庙前。他站在人群中央,大声诵读经文,还不时向路人讲解其中深意。他的表演惟妙惟肖,引得众人纷纷驻足围观。
渐渐地,人们开始议论:“这位大师真是德高望重啊!”“是啊,你看他满腹经纶,还如此谦逊。”听到这些夸赞,李虚内心暗喜,觉得自己的计划成功了。为了进一步提升名声,他甚至宣称自己可以为百姓解答疑惑、预测吉凶。不少人信以为真,纷纷送上钱财以求指点迷津。
然而,好景不长。有一天,一个真正的学者路过此地,听闻李虚的事迹后,便悄悄观察了一段时间。他发现李虚所讲的内容漏洞百出,完全是在胡编乱造。于是,学者当众揭穿了他的把戏,并质问道:“你根本不懂经义,为何要欺骗百姓?这样的虚名对你有何益处?”面对突如其来的指责,李虚哑口无言,羞愧难当。
最终,李虚的假面具被撕下,那些曾经追捧他的人也纷纷离他而去。他独自回到家中,反思自己的行为,终于明白:真正的名誉来自于努力与真诚,而不是投机取巧。从此以后,他洗心革面,潜心学习,最终凭借实力赢得了人们的尊重。
钓
誉
沽
名
「钓誉沽名」出处
郑观应《盛世危言·吏治下》为国家谋长久……毋钓誉沽名,毋模棱两可。”
「钓誉沽名」解释
指用某种不正当的手段捞取名誉。同钓名沽誉”。
「钓誉沽名」示句
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