吊死问疾
在一座偏远的山村里,住着一位名叫李远的年轻人。他虽出身贫寒,却心地善良,乐于助人。村子里的人们常说:“李远的心就像春天的阳光,总能温暖别人。”然而,这个小山村并不太平,连年的战乱和灾荒让许多家庭支离破碎,疾病与死亡成了人们生活中的常客。
一天清晨,李远刚打开房门,就听见隔壁传来一阵哭声。他急忙跑过去,发现邻居张大娘正跪在床边痛哭,原来她的儿子因为重病无钱医治,昨夜悄然离世。看到这一幕,李远心中五味杂陈。他默默地帮张大娘料理了后事,并安慰她:“大娘,您别太伤心,以后我就是您的儿子。”
从那以后,李远更加关注村里的孤苦老人和患病的人。他不仅为那些逝去的人妥善安排葬礼,还主动探望生病的村民,尽力帮助他们渡过难关。无论是送药、熬汤,还是陪伴聊天,他都毫无怨言。渐渐地,“吊死问疾”成了他的代名词,村民们提起他无不竖起大拇指。
有一次,一个外地郎中路过村子,听闻李远的事迹后深受感动,决定免费为村民诊治几天。在李远的协助下,许多长期受病痛折磨的人都得到了救治。那位郎中临走时对李远说:“你虽不是医生,但你的仁爱之心胜过任何灵丹妙药。”
多年之后,当李远满头白发时,他依然坚持照顾需要帮助的人。有人问他为何如此执着,他只是淡淡一笑:“人都有难处,我只是尽自己的一份力罢了。”他的善举如涓涓细流,滋润着整个山村,也教会了大家什么是真正的“吊死问疾”。而他的名字,则被永远铭刻在村民的心中。
吊
死
问
疾
「吊死问疾」出处
《淮南子·修务训》布德施惠以振困穷,吊死问疾以养孤孀。”
「吊死问疾」解释
吊祭死者,慰问病人。形容关心人民群众的疾苦。
「吊死问疾」示句
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