钓名沽誉

在一座繁华的古城中,有一位名叫李文的书生。他才华横溢,却因家境贫寒而屡次科举落榜。心灰意冷之际,他遇到了一位游方道士。道士对他说:“若想功成名就,需懂得‘钓名沽誉’之道。”李文虽知这成语本意带有贬义,但在强烈的出人头地愿望驱使下,他决定尝试。

从此以后,李文不再埋头苦读,而是四处结交权贵名流。他精心策划自己的言行,每每出席宴会或文会,总能以巧妙的话语博得众人赞赏。他还特意撰写一些辞藻华丽但内容空洞的文章,借此吸引关注。果然,不出数月,他的名字便传遍了整个古城,甚至有人称他为“当世才子”。

然而,好景不长。一次,地方官员举办了一场盛大的诗文比赛,邀请诸多文人雅士参与。李文自恃名声在外,信心满满地报名参赛。然而,当他站在台上面对真正的学问大家时,才发现自己那些表面功夫根本无法掩盖内在的浅薄。他的作品被评委批评为“华而不实”,更有人直言他是靠炒作虚名上位的小人。一时间,嘲笑声四起,李文羞愧难当,仓皇逃离现场。

回到家中,李文闭门反思。他终于明白,“钓名沽誉”或许可以带来短暂的荣耀,但没有真才实学作为支撑,终究难以长久。从那以后,他重新拾起书卷,潜心钻研学问,不再追求虚名。几年后,他凭借扎实的学识通过科举考试,并因清廉正直的品格受到百姓爱戴。

李文后来常对朋友说:“名声如水中月,镜中花,唯有脚踏实地才能赢得真正的尊重。”这段经历让他彻底改变了人生方向,也让他成为了一个值得敬佩的人。

diào
míng

「钓名沽誉」出处

《管子·法法》钓名之人,无贤士焉。”《后汉书·逸民传序》彼虽硁硁有类沽名者。”

「钓名沽誉」解释

钓用饵引鱼上钩,比喻骗取;沽买。用某种不正当的手段捞取名誉。

「钓名沽誉」示句

有一种人,不干实事,专会~。
上一篇:钓游之地
下一篇:钓名欺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