吊民伐罪
在古老的中原大地上,有一个名为青州的小国。青州百姓勤劳善良,但他们的君主却昏庸无道,横征暴敛,使得民不聊生。许多百姓流离失所,村庄荒芜,哀鸿遍野。就在这时,邻近的赤焰国得知了这一情况,决定出兵讨伐青州的暴君,以解救受苦的百姓。
赤焰国的将军云天是一位正直而仁慈的人。他从小就听父亲讲述“吊民伐罪”的道理:为了解救被压迫的人民,必须铲除那些施行暴政的统治者。云天深知此战不仅是为了扩张领土,更是为了还青州百姓一个安宁的生活。于是,他带领精锐部队,浩浩荡荡地向青州进发。
当赤焰国的大军抵达青州边境时,青州的士兵早已士气低落。他们大多来自普通农家,对暴君心怀不满,只是被迫应征入伍。云天见状,并未急于攻城,而是派使者将劝降书送至城内,书中写道:“我军前来,只为吊民伐罪,若尔等弃暗投明,可免刀兵之灾。”果然,青州守军纷纷倒戈,城门很快打开。
进入都城后,云天没有纵容士兵抢掠,而是命令严守纪律,安抚百姓。他亲自登上城楼,向聚集的民众宣布:“从今日起,你们不再受苛政压榨,我们将重建家园!”听到这番话,百姓无不热泪盈眶,感激之情溢于言表。随后,云天废除了青州暴君设立的苛捐杂税,并推选了一位贤能之人担任新的管理者。
几年后,青州在赤焰国的帮助下恢复了繁荣,田野再次充满生机,市井也重现热闹景象。而云天的名字,则成为“吊民伐罪”的典范,被世代传颂。人们铭记他的仁义之举,也明白了真正的英雄,是那些能够拯救苍生于水火之中的人。
吊
民
伐
罪
「吊民伐罪」出处
《孟子·滕文公下》诛其罪,吊其民,如时雨降,民大悦。”
「吊民伐罪」解释
吊慰问;伐讨伐。慰问受苦的人民,讨伐有罪的统治者。
「吊民伐罪」示句
丞相兴仁义之兵,~,官渡一战,破袁绍百万之众。★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三十一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