雕章琢句
在一座宁静的江南小镇上,有一位年过半百的老秀才名叫方文远。他自幼饱读诗书,却因科举屡试不中,索性隐居乡间,以教书为生。方文远有个习惯,无论写文章还是作诗,总喜欢反复推敲、字斟句酌,力求每一个词都精妙绝伦。镇上的人都戏称他“雕章琢句先生”,但他并不在意,反倒以此为荣。
一天,县令派人送来一张请柬,请方文远赴宴,并要求他当场赋诗一首,为宴会增添雅趣。这消息很快传遍了整个小镇,大家都拭目以待,想看看这位“雕章琢句先生”如何应对。然而,方文远却犯了难。他知道自己的性格,如果不经过深思熟虑,很难写出令人满意的诗句,可即兴创作又迫在眉睫。
到了宴会那天,方文远坐在席间,心中忐忑不安。当轮到他献诗时,他缓缓起身,清了清嗓子,开始吟诵:“春水碧波映柳枝……”但刚念到这里,他突然停住了,因为觉得“映”字用得不够精准。宾客们屏息凝神地等待着,而方文远则低头沉思,眉头紧锁。
时间一分一秒过去,有人开始窃窃私语,甚至有人嘲笑他徒有虚名。但方文远全然不顾,只专注于脑海中那些跳跃的文字。终于,他抬起头,朗声道:“春水碧波润柳枝!”一个“润”字出口,满堂喝彩。众人细细品味,果然觉得这个字比之前的“映”更加贴切,仿佛让人看到了春日里柳枝被柔和的水汽滋养的情景。
宴会结束后,方文远回到家中,感慨万千。他明白,“雕章琢句”虽是他的长处,但也容易让他陷入犹豫和迟疑之中。从那以后,他不仅继续钻研文字的艺术,还学会了随机应变,将自己的才华发挥得更自然流畅。从此,“雕章琢句先生”的美名传遍四方,也激励了许多后辈学子。
雕
章
琢
句
「雕章琢句」出处
清·赵翼《殴兆诗话》诗之不可及处,在乎神识超迈,……不屑于雕章琢句。”
「雕章琢句」解释
象雕刻一样对文章的字句仔细斟酌修饰。
「雕章琢句」示句
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