颠沛流离

在战乱年代,有一个名叫阿霖的年轻人,生活在一个宁静的小村庄。他自幼父母双亲早逝,与年迈的祖母相依为命。虽然日子清贫,但两人感情深厚,每日劳作之余,总能围坐在炉火旁谈天说地,其乐融融。然而,好景不长,一场突如其来的战火打破了这份平静。

敌军攻入村庄,烧杀抢掠,无恶不作。为了保护祖母,阿霖带着她连夜逃亡。一路上,他们颠沛流离,风餐露宿,忍受着饥饿和寒冷。曾经繁华的城镇变成了废墟,原本温暖的家园如今只存在于记忆中。阿霖背着虚弱的祖母翻山越岭,每一步都像踩在刀尖上般艰难,但他从未放弃希望,因为他知道,只要活下去,就还有机会重建家园。

一天夜里,暴雨倾盆而下,阿霖和祖母躲进了一座破庙避雨。祖母的身体已经十分虚弱,她颤抖着握住阿霖的手,用微弱的声音说道:“孩子,我可能撑不到天亮了。你一定要坚强,无论多么艰难,都要活下去。”阿霖泪如雨下,却强忍悲痛点头答应。那一晚,祖母安详地离开了人世,而阿霖则跪在泥泞中失声痛哭。

失去了唯一的亲人,阿霖感到前所未有的孤独。但他没有忘记祖母临终前的嘱托,擦干眼泪后继续踏上漂泊之路。他辗转多地,做过苦力、当过学徒,历经千辛万苦,终于在一座新的城市站稳脚跟。他努力工作,省吃俭用,几年后攒下一笔钱,开了一家小茶馆,专门为那些同样因战乱而流离失所的人提供庇护。

多年后,战争结束,国家恢复和平。阿霖的小茶馆成了许多人心中的“港湾”,人们在这里分享自己的故事,也寻找未来的方向。有人问阿霖为何如此执着于帮助别人,他只是淡淡一笑,说:“因为我懂得颠沛流离的痛苦,所以更想让更多人找到属于自己的安宁。”

diān
pèi
liú

「颠沛流离」出处

《诗经·大雅·荡》人亦有言,颠沛之揭。”《汉书·薛广德传》窃见关东困极,人民流离。”

「颠沛流离」解释

颠沛跌倒,比喻穷困,受挫折;流离浪落。由于灾荒或战乱而流转离散。形容生活艰难,四处流浪。

「颠沛流离」示句

我所感到悲哀的,是有几个同我来的学生,至今还找不到学校进,还在~。★鲁迅《而已集·通信》
上一篇:颠来簸去
下一篇:颠乾倒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