颠扑不破
在一座古老的小镇上,有一位名叫李伯的老人。他以制作陶器为生,技艺精湛,远近闻名。然而,李伯最引以为傲的,并不是他那些精美的瓷器,而是他始终坚持的一条人生信条——“真理如陶,颠扑不破”。
一天,一个富商来到李伯的小店,看中了一只青花瓷瓶,愿意出高价购买。但富商提出了一个奇怪的要求:他希望李伯将瓷瓶从高处摔下,证明它的坚固后再成交。李伯笑了笑,说:“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于它是否能承受一次跌落,而在于它承载的意义和心血。”富商却不依不饶,认为只有通过考验才能体现其品质。
无奈之下,李伯只好答应。他拿起瓷瓶,缓缓走到院子中央,在众目睽睽之下轻轻放手,让瓷瓶自由落下。然而,就在瓷瓶即将触地的一瞬间,李伯迅速用脚尖一勾,瓷瓶稳稳地停在了他的脚背上,毫发无损。围观的人们爆发出热烈的掌声,而富商则满脸疑惑地问:“你为何不让它直接落地?这样岂不是更能证明你的技艺?”
李伯淡然一笑,说道:“我追求的不是短暂的惊艳,而是长久的完美。如果为了取悦他人而冒险毁掉自己的作品,那又有什么意义呢?就像真理一样,真正重要的东西,无论经历多少次质疑与挑战,依然能够保持本色,这才是‘颠扑不破’的价值所在。”
富商听后深感惭愧,最终买下了那只瓷瓶,并将其珍藏起来。而李伯的故事也逐渐传开,成为小镇上世代相传的佳话。人们常说,李伯不仅懂得陶艺,更懂得人生的真谛:唯有坚守初心,方能让信念如同瓷器一般,历经风雨,依旧完好无缺。
颠
扑
不
破
「颠扑不破」出处
《朱子全书·性理三》既能体之而乐,则亦不患不能守,须如此而言,方是颠扑不破,绝渗漏,无曹耳。”
「颠扑不破」解释
颠跌;扑敲。无论怎样摔打都破不了。比喻理论学说完全正确,不会被驳倒推翻。
「颠扑不破」示句
何况六斤比伊的的曾祖,少了三斤,比伊的父亲七斤,又少了一斤,这真是一条~的实例。★鲁迅《呐喊·风波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