掂梢折本
在一座繁华的小镇上,有一位名叫阿福的年轻商人。他经营着一家小布庄,虽然规模不大,但生意还算红火。然而,阿福有个毛病,就是总喜欢“掂梢折本”——为了贪图一些眼前的小便宜,常常做出得不偿失的事情。
一天,一个老织工来到他的布庄,带来了一批手工精制的丝绸。这些丝绸质地细腻、色泽鲜艳,一看就知道是上等货。老织工开价并不高,只希望阿福能帮忙代销一部分,双方约定五五分成。但阿福却动起了歪脑筋,他想:“如果我把这批丝绸的价格压低一点,再以次充好混进一些廉价布料,岂不是可以赚更多?”于是,他用花言巧语让老织工答应了更低的分成比例,还偷偷调换了部分优质丝绸。
起初,顾客们对这些丝绸赞不绝口,纷纷掏钱购买。阿福暗自得意,觉得自己真是聪明绝顶。可是没过多久,问题就出现了。那些被掺杂进去的廉价布料质量太差,洗过几次后竟然褪色变形,甚至还有人因此找上门来要求退货。渐渐地,阿福的布庄声誉扫地,连原本忠实的老顾客也不再光顾。
更糟糕的是,老织工发现了自己的劳动成果被糟蹋,气愤之下决定不再与阿福合作。他还把这件事告诉了镇上的其他手工艺人,大家听闻后都对阿福敬而远之。一时间,阿福的布庄门可罗雀,生意几乎停滞。
面对冷清的店铺,阿福终于意识到自己的错误。他明白,“掂梢折本”的行为看似占了便宜,实际上却让他失去了最重要的东西——信誉和信任。从此以后,他痛改前非,坚持诚信经营,努力弥补过去的过失。几年后,他的布庄才慢慢恢复了往日的兴旺。
这个故事告诉我们,做人做事不能只盯着眼前的蝇头小利,而忽视了长远的价值。只有脚踏实地、守住诚信,才能真正赢得人生的丰收。
掂
梢
折
本
「掂梢折本」出处
明·贾仲名《对玉梳》第二折休置俺这等掂梢折本的赔钱货,则守恁那远害全身的安乐窝。”
「掂梢折本」解释
垫钱亏本。梢,钱的市语。
「掂梢折本」示句
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