地平天成
在遥远的古代,有一个小村庄坐落在群山环绕的谷地之中。这里风景秀丽,但却因地势高低不平,常年遭受洪水侵袭,村民们苦不堪言。村中有一位年轻人名叫阿成,他聪明勇敢,心怀大志,立志要改变这片土地的命运。
一天夜里,阿成梦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对他说:“若想地平天成,需寻得三件宝物——智慧之书、坚韧之锄与团结之心。”醒来后,阿成决定踏上旅程,去寻找这些神秘的宝物。他告别了父母和乡亲,带着简单的行囊出发了。
经过数月跋涉,阿成来到一座古老的图书馆,那里藏有无数珍贵的典籍。他在浩如烟海的书籍中找到了一本泛黄的《智慧之书》,书中记载了治理水患的方法以及如何规划土地的技巧。阿成如获至宝,将书中的知识牢记于心。
继续前行,阿成来到了一片荒芜的田野,遇到了一位正在劳作的老农。老农手中的锄头已经破损,却依然坚持耕种。阿成深受感动,用自己仅剩的钱为老农买了一把新锄头,而老农则将自己的旧锄头赠予阿成,并告诉他:“坚韧是成功的基石。”这把锈迹斑斑的锄头正是传说中的“坚韧之锄”。
最后,阿成回到了村庄,却发现村民们因长期的灾难而彼此埋怨,失去了信任。阿成召集大家,分享了自己的经历,并展示了智慧之书和坚韧之锄。他告诉大家,只有齐心协力才能战胜困难。村民们被他的真诚打动,重新燃起了希望,纷纷加入到改造家园的行动中。
在阿成的带领下,村民们修筑堤坝、平整土地,终于使村庄变得安全富饶。从此,“地平天成”成为这个村庄的名字,也象征着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。
地
平
天
成
「地平天成」出处
《尚书·大禹谟》帝曰‘俞!地平天成,六府三事,允治。万世永赖,时乃工。’”《左传·文公十八年》舜臣尧,举八恺,使主后土,以揆百事,莫不时序,地平天成。”
「地平天成」解释
平治平;成成功。原指禹治水成功而使天之生物得以有成◇常比喻一切安排妥帖。
「地平天成」示句
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