砥身砺行
在一座宁静的山村里,住着一位名叫李凡的年轻人。他天资聪颖,却因家境贫寒,无法进入学堂读书。然而,李凡心怀大志,常听村里的老人讲“砥身砺行”这个成语,便暗下决心:即使身处困境,也要通过磨炼自身、端正行为来改变命运。
每天清晨,李凡都会背着柴刀上山砍柴。他利用劳作之余的时间,在树荫下自学从集市上买来的旧书。风吹日晒并没有让他退缩,反而使他的意志更加坚定。每当感到疲惫时,他便默念“砥身砺行”,提醒自己要不断打磨自己的品德与才能。
一次,李凡偶然救了一位跌落山谷的旅人。这位旅人是一位学识渊博的老者,得知李凡的情况后深受感动,决定收他为徒。老者告诉李凡:“真正的‘砥身砺行’,不仅在于提升自我,还在于用所学去造福他人。”从此,李凡跟随师父学习经典文化,同时也将这些知识传授给村里的孩子们。
几年后,李凡凭借扎实的学识和高尚的品格被举荐到京城参加科举考试,并一举中第。但他没有忘记初心,回到家乡兴办学堂,帮助更多像他一样的寒门子弟实现梦想。他还倡导乡民修桥铺路、互助互爱,让整个山村焕然一新。
多年后,当人们谈起李凡的故事时,无不感叹:“他正是‘砥身砺行’的典范!”而李凡则总是谦逊地笑道:“我不过是尽己所能,做好每一件事罢了。”
砥
身
砺
行
「砥身砺行」出处
《梁书·儒林传序》建国君民,立教为首,砥身砺行,由乎经术。”
「砥身砺行」解释
犹言砥节砺行。指磨砺操守和品行。
「砥身砺行」示句
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