敌惠敌怨
在古老的山村里,流传着一个关于“敌惠敌怨”的故事。这个村子四面环山,风景秀丽,但与外界联系甚少,村民们过着平静而简单的生活。然而,有一天,这份宁静被打破了。
村子里住着一位名叫李远的年轻人,他聪明能干,却因性格倔强,常常与人发生争执。村里还有一位老人,大家都叫他张伯,据说他年轻时曾是位智勇双全的武士,如今隐居于此。某日,一伙外乡强盗闯入了村子,抢走了粮食和财物,并扬言还会再来。村民们惊恐万分,却束手无策。
李远决定挺身而出,他找到张伯请求指点如何对抗强盗。张伯沉思片刻后说道:“敌惠敌怨,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。若只凭武力硬拼,双方都会损失惨重;但若能以德报怨,化敌为友,则可能转危为安。”李远听后半信半疑,但还是按照张伯的建议行动起来。
几天后,强盗果然再次来到村子。然而,迎接他们的不是刀枪棍棒,而是热腾腾的饭菜和村民们的笑脸。原来,在张伯的指导下,村民们准备了一场丰盛的宴席,希望用善意化解敌意。起初,强盗们心存戒备,但当他们看到村民们真诚的态度时,逐渐放下了防备。
酒足饭饱之后,强盗首领终于开口问道:“你们为何不反抗?难道不怕我们再次掠夺吗?”李远上前一步,恭敬地回答:“我们只是普通的百姓,无力与诸位抗衡。但我们相信,每个人都有善良的一面,所以选择以礼相待。如果诸位愿意,我们愿意定期送上一些粮食作为交换,这样大家都能平安度日。”
强盗首领沉默良久,最终点了点头。从此以后,这伙强盗不再骚扰村子,反而成了村子的保护者,偶尔还会帮忙抵御其他流寇。而村民们也通过自己的宽容与智慧,避免了一场血光之灾。
这个故事很快传遍了附近的村镇,“敌惠敌怨”四个字也被更多人铭记于心。人们明白了,面对敌人或冲突,有时最强大的武器并不是拳头,而是仁慈与智慧。
敌
惠
敌
怨
「敌惠敌怨」出处
《左传·文公六年》夷之蒷,贾季戮臾骈,臾骈之人欲尽杀贾氏以报焉,臾骈曰‘不可,吾闻前志有之曰敌惠敌怨,不在后嗣,忠之道也。’”
「敌惠敌怨」解释
犹言报德报怨。
「敌惠敌怨」示句
夫古人~,不及其子。★明·张居正《答江兵宪蔡春壹书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