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坛拜将
在古老的汉朝初期,刘邦刚刚建立基业,天下尚未完全安定。他深知要成就大业,必须依靠贤能之士。一天,一位名叫韩信的年轻人前来投奔。起初,韩信并未引起太多注意,只被安排了一个不起眼的小职位。然而,他的才华和抱负却逐渐显露出来。
有一天,萧何偶然与韩信交谈,发现此人不仅精通兵法,还对天下局势有着独到的见解。萧何认定韩信是难得的将才,于是连夜向刘邦推荐,并强调:“若想平定天下,非韩信不可!”刘邦听后半信半疑,但出于对萧何的信任,决定给韩信一次机会。
为了表示对韩信的重视,刘邦决定举行一场隆重的仪式——“登坛拜将”。他命人搭建高台,在众将士面前郑重宣布任命韩信为大将军。这一天,旌旗飘扬,鼓声震天,所有士兵都注视着这位原本默默无闻的年轻人登上高坛接受封赏。韩信身披铠甲,目光坚定,他知道这是自己实现抱负的机会。
成为大将军后,韩信果然不负众望。他运用卓越的军事才能,带领军队屡战屡胜,帮助刘邦一步步统一了天下。从背水一战到十面埋伏,韩信的名字成为了胜利的象征。而这一切,都源于刘邦当年的慧眼识珠以及那场意义非凡的“登坛拜将”。
从此,“登坛拜将”也成为了一段佳话,用来形容明主重用贤才、赋予重任的美好故事。每当人们提起这个成语,总会想到那个充满转折与希望的时代,以及一个年轻人如何因机遇与实力改变命运的传奇经历。
登
坛
拜
将
「登坛拜将」出处
《史记·淮阴侯列传》何曰‘王素慢无礼,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,此乃信所以去也。王必欲拜之,择良日,斋戒,没坛场,具礼乃耳。’王许之。”
「登坛拜将」解释
比喻指任命将帅以及其他主持工作的首脑人物。
「登坛拜将」示句
这沥泉原是神物,令郎定有登台拜将之荣。★清·钱彩《说岳全传》第四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