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高必赋
在一座风景秀丽的小镇上,有一位名叫李川的年轻书生。他自幼聪慧过人,尤其擅长诗词歌赋。然而,李川性格内向,不善与人交往,常常独自一人游历山川,寻找灵感。他的老师曾告诉他:“登高必赋,这是古人留下的智慧。只有站在高处,才能开阔眼界,写出震撼人心的作品。”这句话深深印在了李川的心中。
一年秋天,李川听闻镇外有一座名为“凌云峰”的高山,传说登上山顶可以看到万里河山的壮丽景色。他决定前往挑战,希望能借此机会创作出传世之作。清晨,他背起行囊,带着笔墨纸砚,踏上了通往凌云峰的小路。一路上,秋风萧瑟,黄叶纷飞,但他毫不畏惧,只想着如何将眼前的美景化为诗句。
经过数小时的攀爬,李川终于到达了山顶。果然如传闻所言,这里视野极为开阔,群山连绵起伏,云雾缭绕,仿佛置身仙境一般。他激动地取出纸笔,准备记录下这一刻的感受。然而,当他提笔时,却发现脑海中一片空白,无论如何也写不出一个字。李川开始焦虑起来,甚至怀疑自己是否真的具备才华。
就在他苦恼之际,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缓缓走来,问道:“年轻人,为何愁眉苦脸?”李川将自己的困惑告诉了老者。老者听后微微一笑,说道:“登高必赋,并非单纯为了吟诗作对,而是要用心去感受天地之大、自然之美。若心浮气躁,又怎能捕捉到那份真挚的情感呢?”
李川恍然大悟,放下笔墨,闭上眼睛静静体会周围的景象。渐渐地,他感受到了微风拂面的温柔,听见了鸟鸣虫唱的和谐旋律,也看到了夕阳西下时霞光万丈的辉煌。再次提起笔时,他文思泉涌,挥毫写下了一首气势磅礴的长诗,令老者连连赞叹。
从那以后,李川明白了“登高必赋”背后的深意——不仅是攀登高峰,更是提升自己的心灵境界。他从此更加专注于观察生活、感悟人生,最终成为一代文坛巨匠。
登
高
必
赋
「登高必赋」出处
《韩诗外传》卷七孔子游于景山之上,子路、子贡、颜渊从。孔子曰‘君子登高必赋,小子愿者何?’”
「登高必赋」解释
古代指大夫必须具备的九种才能之一。指登高见广,能赋诗述其感受。
「登高必赋」示句
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