德輶如羽
在一座宁静的小山村里,住着一位名叫李德的年轻樵夫。他为人谦逊善良,做事勤勉踏实,深得村民们的喜爱。虽然生活清贫,但他从不抱怨,总是尽力帮助他人。村里人都说:“李德这孩子啊,真是德輶如羽,品德高尚却从不张扬。”
一天清晨,李德像往常一样上山砍柴。走到半山腰时,他忽然听到灌木丛中传来微弱的呜咽声。拨开草丛一看,竟是一只受伤的小鹿,它的腿被荆棘划伤了,鲜血染红了周围的杂草。小鹿睁着湿漉漉的眼睛,显得无助又害怕。李德心生怜悯,小心翼翼地将它抱起,带回了自己的茅屋。
接下来的日子里,李德悉心照料小鹿,为它清洗伤口、敷药喂食。尽管这样一来,他每天能用来砍柴的时间少了,收入也变得拮据,但他毫无怨言。村民们得知后纷纷劝他:“你自己的日子都过得紧巴巴的,何必为一只动物费这么多心思?”李德只是笑笑,说道:“万物皆有灵性,我若见死不救,那还算什么人呢?”
几个月后,小鹿的伤完全好了,恢复了健康与活力。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,李德带着它来到村外的森林边缘,依依不舍地摸了摸它的头,说:“去吧,回到属于你的地方。”小鹿似乎听懂了他的话,回头看了他一眼,然后欢快地跑进了树林深处。
然而,故事并未就此结束。几年后,山村遭遇了一场罕见的洪灾,许多房屋被冲毁,农田也被淹没。就在大家绝望之际,一群野鹿出现在村口,它们用强壮的身躯拖来了大量的干草和树枝,帮助村民们搭建临时住所。而领头的那只鹿,正是当年李德救下的小鹿!
村民们惊叹不已,更对李德肃然起敬。有人感慨道:“李德啊,你当初积下的善行,如今换来了这样的福报,真是‘德輶如羽’,看似轻盈,实则重于泰山!”李德却依旧淡然一笑,说道:“我只是做了该做的事罢了。”从此以后,“德輶如羽”这个成语便在村中流传开来,成为人们颂扬美德的象征。
德
輶
如
羽
「德輶如羽」出处
晋·张华《励志诗》之三仁道不遐,德輶如羽。求焉斯至,众鲜克举。”
「德輶如羽」解释
指施行仁德并不困难,而在于其志向有否。同德輶如毛”。
「德輶如羽」示句
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