德配天地
在古老的华夏大地上,有一位名叫李德的年轻书生。他自幼聪慧过人,饱读诗书,尤其崇尚儒家思想,常以“德配天地”为人生信条。他坚信,一个人若能修身养性、心怀仁义,便能与天地共存,受万民敬仰。
某年,天降大旱,河流干涸,庄稼枯萎,百姓苦不堪言。县令虽多次祈雨,却始终未能缓解灾情。李德目睹乡亲们挣扎求生,心中悲痛万分。他决定用自己的行动践行“德配天地”的理念。他拿出家中仅剩的粮食分给饥民,并亲自带领村民挖掘水井,寻找地下水源。
然而,这并非易事。烈日炙烤着大地,挖掘工作异常艰难。不少村民因体力不支而退缩,但李德始终坚持不懈。他鼓励大家说:“上善若水,水利万物而不争。只要我们齐心协力,必能找到生命的源泉!”在他的感染下,村民们重新振作起来,日夜不停劳作。
终于,在连续数日的努力后,一股清泉从地下涌出,滋润了干裂的土地。村民们欢呼雀跃,将此井称为“德泉”,以此纪念李德的无私奉献。消息传开,邻村的人也纷纷前来取水,甚至有人愿意追随李德学习治世之道。
后来,李德的事迹被地方官员上报朝廷,皇帝听闻后感叹道:“此子真乃德配天地之人!”于是召见李德,任命他为地方官,让他继续造福百姓。李德不负众望,在任期间推行仁政,兴修水利,教化民众,使得一方百姓安居乐业。
多年以后,当人们提起李德时,总会满怀敬意地说道:“他不仅有才学,更有高尚的品德。他的行为真正诠释了‘德配天地’的意义。”而那口“德泉”,则成为世代相传的象征,提醒后人要以仁爱之心对待世界,用实际行动去影响和改变周围的一切。
德
配
天
地
「德配天地」出处
《庄子田子方》夫子德配天地,而犹假至言以修心。”
「德配天地」解释
指道德可与天地匹配。极言道德之高尚盛大。
「德配天地」示句
香港人立维多利亚纪念碑曰‘~’。★清·邹容《革命军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