得手应心

李然是一个年轻有为的木匠,他从小跟随父亲学习手艺,对每一块木材都怀着敬畏之心。然而,尽管他技艺精湛,却始终无法达到父亲所说的“得手应心”的境界。他常常困惑,“得手应心”到底是什么样的感觉?难道仅仅是因为熟练吗?还是需要更多的东西?

一天,一位富商找到李然,请他制作一张雕花屏风,并愿意支付高额报酬。但条件是:必须在一个月内完成,而且屏风上的图案必须栩栩如生,不能有任何瑕疵。这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,因为屏风的设计复杂,需要用到多种不同质地的木材。面对压力,李然夜以继日地工作,可越是急切,越觉得力不从心。他的动作变得僵硬,连最简单的雕刻也频频出错。

就在李然几乎要放弃的时候,父亲来看望他。看着满地的废料和疲惫不堪的儿子,父亲叹了口气,说道:“你太执着于结果了。记住,‘得手应心’不是靠拼命努力就能做到的,而是要让心与手融为一体。”说完,父亲拿起工具,在一块木板上轻轻划过,一道流畅优美的线条跃然其上。李然惊讶地发现,父亲的动作看似随意,却蕴含着一种难以言喻的和谐感。

受到启发,李然决定调整自己的状态。他不再急于求成,而是闭上眼睛,静下心来感受手中的工具和面前的木材。渐渐地,他仿佛能听到木材的呼吸声,感受到它们独特的纹理和生命。当他再次开始雕刻时,动作变得自然流畅,每一刀都精准无误。那种久违的愉悦感重新涌上心头,他终于明白了什么是“得手应心”。

一个月后,屏风如期完工。富商看到成品后赞不绝口,称这是他见过的最完美的艺术品。而李然则露出了释然的笑容,因为他知道,自己不仅完成了任务,还真正领悟了父亲传授的真谛——唯有心无旁骛、身心合一,才能做到真正的“得手应心”。

shǒu
yīng
xīn

「得手应心」出处

《庄子·天道》不徐不疾,得之于手而应于心。”

「得手应心」解释

比喻技艺纯熟或做事情非常顺利。同得心应手”。

「得手应心」示句

~,奚事揣摩之计;入经出传,耻为孟浪之谈。★明·吴承恩《寿王可斋七帙障词》
上一篇:得天独厚
下一篇:得马失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