道义之交
在一座宁静的山村里,住着两位年轻人,一个是书生李修,另一个是樵夫王诚。两人虽然身份不同,但自幼一起长大,情同手足。他们之间的友谊并非建立在利益之上,而是源于对彼此品格的敬重,正所谓“道义之交”。
一天,村里传来消息,说朝廷正在招募有才能的人参加科举考试,以选拔贤能治理国家。李修听后跃跃欲试,他希望通过读书改变命运,也为家乡争光。然而,他的家庭贫困,连买纸笔的钱都捉襟见肘。王诚得知后,毫不犹豫地拿出自己辛苦攒下的积蓄,递给李修:“兄长,这是我多年来卖柴所得,请拿去用吧!你的学问定能为天下人谋福祉。”李修感动得热泪盈眶,却推辞道:“这是你的血汗钱,我怎能接受?”王诚拍着胸脯笑道:“我们是兄弟,更是志同道合的朋友。你若真想报答我,将来为百姓做些好事便足够了。”
几年后,李修果然高中状元,被派往南方担任知府。他始终没有忘记王诚的恩情,特意写信邀请好友前来相聚。然而,王诚依然过着简朴的生活,他并不羡慕富贵,只希望李修能够坚守初心。一次见面时,王诚语重心长地提醒李修:“官场复杂,切莫因权势而迷失本性。无论身处何地,都要记得当初为何出发。”李修郑重地点点头,承诺一定谨记教诲。
后来,李修成为了一位清廉爱民的好官,他推行了许多利国利民的政策,深受百姓爱戴。每当有人问起他的成功秘诀时,他总会提到王诚的名字,并说道:“我今日的一切,离不开我的挚友王诚。他教会了我什么是真正的道义和担当。”
岁月流转,两人的友情愈加深厚。他们的故事也逐渐传遍四方,人们纷纷称赞这是一种超越物质、基于共同信念的“道义之交”。直到晚年,他们依旧相伴左右,共同守护着那份珍贵的情谊。
道
义
之
交
「道义之交」出处
清·李绿园《歧路灯》第三十八回道义之交,只此已足,何必更为介介。”
「道义之交」解释
交交情,友谊。有道德有正义感的交往和友情。指互相帮助,互相支持的朋友。
「道义之交」示句
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