道路以目
在古老的王国里,有一位暴虐的君主名叫商纣王。他沉迷于享乐,不理朝政,还听信奸臣的谗言,对百姓实行严苛的统治。在他的统治下,人民苦不堪言,稍有不慎便会被抓进大牢,甚至失去性命。
有一天,商纣王为了炫耀自己的威严,下令在全国范围内修建一座高耸入云的宫殿。这项工程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,许多百姓被迫离开家园去服劳役。他们日夜不停地工作,却仍然无法满足纣王的要求。监工们挥舞着皮鞭,只要有人停下休息,就会遭到毒打。人们敢怒不敢言,只能用眼神传递彼此的愤怒与悲伤。
村庄里的老木匠李伯是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。他目睹了这一切,心中充满了痛苦和无奈。一天晚上,他召集几个邻居悄悄商量:“我们这样忍下去不是办法,必须想办法让外界知道我们的处境。”然而,大家都知道,一旦开口说话,就可能招来杀身之祸。于是,他们决定采用一种特殊的方式——“道路以目”。
第二天清晨,当人们再次被驱赶到工地时,他们开始用目光交流。有的人眼中含着泪水,有的人目光中充满愤恨,还有人用眼神暗示逃跑的方向。这些无声的语言逐渐传播开来,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其中。虽然没有人说一句话,但整个工地弥漫着一种压抑而坚定的力量。
最终,这一消息通过秘密渠道传到了邻国的一位贤明君主那里。这位君主得知后,联合其他诸侯国共同讨伐商纣王。经过一场艰苦的战斗,纣王被推翻,百姓终于迎来了久违的和平。
后来,“道路以目”成为了一个成语,用来形容在专制暴政下,人们因恐惧而不敢发声,只能用眼神表达内心的不满。这个故事也提醒后人,自由的言论是多么重要,而压迫只会激起更深的反抗。
道
路
以
目
「道路以目」出处
《国语·周语上》国人莫敢言,道路以目。”
「道路以目」解释
在路上遇到不敢交谈,只是以目示意。形容人民对残暴统治的憎恨和恐惧。
「道路以目」示句
此后要防的是~”了,我们等待着遮眼文学吧。★鲁迅《伪自由书·止哭文学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