蹈锋饮血
在古老的战国时期,诸侯争霸,烽烟四起。一位名叫李骁的年轻将军因其勇猛无畏而声名远扬。他自幼习武,胸怀报国之志,誓要为天下苍生平息战乱。然而,他也深知战争残酷,每一次出征都可能意味着永别。
这一年,敌国大举入侵,边疆告急。李骁奉命率军迎敌。临行前,他站在城楼上眺望远方,心中默念:“蹈锋饮血又如何?若能换来百姓安宁,我愿赴汤蹈火。”战场上刀光剑影、杀声震天,李骁身先士卒,挥舞长枪如蛟龙翻腾,所到之处敌人闻风丧胆。尽管身上伤痕累累,他却毫不退缩,用鲜血践行自己的誓言。
战斗持续了三天三夜,最终以李骁的军队险胜告终。然而,当他拖着疲惫的身躯返回营地时,却发现部下们神情凝重。原来,在最后的冲锋中,为了掩护主力部队撤退,他的副将赵衡不幸阵亡。听到这个消息,李骁双眼通红,握紧拳头,久久不语。
当晚,李骁独自来到赵衡的墓前,跪倒在地。“兄弟,你我曾一同发誓守护家园,如今你已先行一步,而我仍需继续前行。”他仰头灌下一壶烈酒,任由泪水与雨水混杂在一起,“今日我虽蹈锋饮血,但你的牺牲不会被遗忘!”
此役之后,李骁更加坚定了信念。他带领残存的将士休养生息,训练新兵,并制定了一系列防御策略,使得边境多年未再受侵扰。人们都说,李骁的名字如同一面旗帜,象征着忠诚与勇气。而那句“蹈锋饮血”,也成了后世传颂他传奇一生的最佳注脚。
蹈
锋
饮
血
「蹈锋饮血」出处
清·吴敏树《唐子方方伯梦砚斋铭》公骤起乡闾,捐家室,誓徒旅,蹈锋饮血,其军最为雄健矣。”
「蹈锋饮血」解释
形容勇敢,不怕牺牲。
「蹈锋饮血」示句
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