谠言直声

在古代的一个小山村里,住着一位名叫李诚的读书人。他自幼饱读诗书,为人正直不阿,常常直言不讳地指出乡里的一些不良风气。虽然他的言辞有时让人感到刺耳,但大家都不得不承认他说的是事实,因此对他又敬又畏。

有一年,朝廷派来了一位新任县令。这位县令初到地方时表现得十分勤勉,深得百姓爱戴。然而,随着时间推移,他开始沉迷于享乐,不仅大肆搜刮民脂民膏,还纵容手下欺压百姓。村民们敢怒不敢言,只能暗中叹息。

李诚看在眼里,忧心忡忡。一天,他决定上书县令,当面陈述自己的看法。他整理好衣冠,带着一份详细的谏言来到县衙门前求见。守卫起初不肯放行,但在李诚坚持下,最终将他引荐给了县令。

面对县令略显不耐烦的表情,李诚毫不畏惧,挺胸说道:“大人初到此地时,清廉公正,深得民心。可如今却背离初衷,纵容属下横征暴敛,致使百姓怨声载道!若再如此下去,必将失去民心,祸及自身。”这番话铿锵有力、掷地有声,让县令一时语塞。

沉默片刻后,县令终于开口问道:“你为何要冒这样的风险直言相告?难道不怕招致报复吗?”李诚微微一笑,答道:“我身为一介草民,虽无权无势,但深知谠言直声乃君子之道。今日进言,只为唤醒您的良知,并非图谋私利。”

县令听后深受触动,当晚彻夜难眠。第二天,他召集所有官员训话,宣布立即停止一切苛捐杂税,并严惩那些作恶多端的手下。从此以后,他重新恢复了昔日的清明治理,而李诚也因勇敢进谏被村民尊称为“诤友”。

这个故事告诉我们,“谠言直声”是一种高尚的品质,它需要勇气和智慧。只有敢于说出真相的人,才能真正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和谐。

dǎng
yán
zhí
shēng

「谠言直声」出处

唐·白居易《唐河南元府君夫人墓志铭序》(元稹)由校书郎拜左拾遗,不数月,谠言直声动于朝廷。”

「谠言直声」解释

谠言公正的言论;直正直的。公正的、正直的、理直气壮的言论。

「谠言直声」示句

上一篇:荡产倾家
下一篇:谠论侃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