弹丸脱手
在一个古老的小镇上,有一位名叫阿诚的年轻人。他自幼酷练弹弓之术,技艺高超,百步之外可以击中任何目标。镇上的人都称他为“弹丸神手”,但阿诚并不满足于此。他常常对自己说:“真正的高手,不是把弹丸射出去,而是让弹丸自己找到目标。”
一天,一位游方道士路过小镇,听闻了阿诚的名声,特意前来拜访。道士对阿诚说道:“我听说你的弹弓技艺非凡,不知是否愿意接受一个挑战?”阿诚欣然答应。道士从袖中取出一颗晶莹剔透的小珠子,递给阿诚,并告诉他:“这是一颗灵珠,你若能将它用弹弓击中空中飞鸟的羽毛而不伤其性命,才算真正领悟‘弹丸脱手’的真谛。”
阿诚接过灵珠,心中暗自思忖:要做到如此精准,绝非易事。但他还是决定试一试。他找来自己的弹弓,在田野间等待机会。不久后,一群麻雀掠过天空,阿诚迅速拉满弹弓,瞄准其中一只麻雀的翅膀,轻轻松开。然而,灵珠却并未如预料般击中目标,而是偏离了方向,掉落在地。
道士见状,微微一笑,说道:“你虽然技艺精湛,但心念太过执着。所谓‘弹丸脱手’,不仅在于技巧,更在于心境。当你放下执念,随势而发,弹丸自然会找到它的归宿。”阿诚听后恍然大悟。他闭上眼睛,调整呼吸,让自己完全融入周围的环境。当他再次睁开眼时,整个人仿佛与天地合一。
这一次,阿诚没有刻意瞄准,而是随意挥动弹弓,将灵珠弹出。只见灵珠划过一道优美的弧线,稳稳地擦过一只飞鸟的羽毛,又轻巧地落入他的手中。那鸟儿毫发无损,继续振翅飞翔。阿诚终于明白了“弹丸脱手”的奥义——顺其自然,方能达到极致。
从此以后,阿诚不再追求炫技,而是专注于内心的修炼。他的弹弓技艺也因此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,成为一代传奇。
弹
丸
脱
手
「弹丸脱手」出处
宋·苏轼《次韵王定国谢韩子华饮》新诗如弹丸,脱手不移晷。”
「弹丸脱手」解释
比喻作诗圆润精美、敏捷流暢。
「弹丸脱手」示句
诸联皆琢句清新,~。★清·平步青《霞外攟屑·诗话下·赓缦堂诗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