旦夕之危

在一座偏远的山村里,住着一位名叫阿诚的年轻人。他自幼父母双亡,靠砍柴为生,虽然生活清贫,但他心地善良,乐于助人。一天傍晚,阿诚正准备收工回家时,忽然听到不远处传来微弱的呼救声。他循声跑去,发现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倒在路边,面色苍白,似乎受了重伤。

“老人家,您怎么了?”阿诚急忙将老者扶起。老者气息微弱地说道:“我是山下的郎中,今日上山采药,不慎跌落悬崖,腿已经断了……若无人相救,恐怕难逃旦夕之危。”阿诚听后,毫不犹豫背起老者,沿着崎岖的山路一步步往山下走去。天色渐暗,寒风刺骨,但阿诚咬紧牙关,坚持把老者送到了村里的医馆。

经过一夜的救治,老者终于脱离了危险。第二天清晨,老者醒来,看到守在一旁的阿诚,感激涕零地说:“年轻人,你的善举不仅救了我的命,也让我感受到了人间真情。我这里有一本祖传医书,愿赠与你,希望你能用它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。”阿诚推辞道:“我只是做了该做的事,不敢接受如此贵重的礼物。”但老者执意要给,最终阿诚只好恭敬地收下。

从那以后,阿诚开始学习医术,并利用所学知识为村民们治病疗伤。他的名声渐渐传开,许多人慕名而来求医。而阿诚始终铭记老者的教诲,无论贫富贵贱,都一视同仁,尽全力救助每一个病人。几年后,这个曾经默默无闻的小山村因阿诚的仁心仁术变得远近闻名。

回首往事,阿诚常常感慨:当初一次偶然的选择,竟改变了自己和无数人的命运。他也明白了一个道理——旦夕之间或许充满危机,但也可能孕育希望,关键在于我们是否愿意伸出援手,去迎接未知的挑战。

dàn
zhī
wěi

「旦夕之危」出处

《三国志·蜀志·孟光传》旦夕之危,倒悬之急。”

「旦夕之危」解释

旦夕比喻短时间内。危危险。形容危险逼近。

「旦夕之危」示句

上一篇:胆小如鼠
下一篇:胆战心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