箪食瓢饮

在一座偏远的山村里,住着一个名叫阿诚的年轻人。他家境贫寒,生活简朴,却心地善良,乐于助人。尽管每日只能以“箪食瓢饮”度日,但他从未抱怨过命运,而是用自己的方式努力追求内心的满足与平静。

阿诚住在一间破旧的小茅屋里,屋顶漏风,墙壁斑驳。他的三餐不过是粗茶淡饭,用竹篮装的一点米饭和一瓢清水便是一天的伙食。然而,他对这些毫不在意。每天清晨,他都会背上锄头去田里劳作,傍晚时分则坐在门前的大树下读书写字。他相信,只要心中有志向,再清苦的生活也能过得充实而有意义。

有一天,村里来了一个衣着华丽的商人。这位商人听说山中有一种珍贵的药材,特意前来收购。然而山路崎岖难行,他迷失了方向,又累又饿,最终倒在了阿诚家附近。阿诚发现后,立刻将商人扶进屋内,为他煮了一碗简单的粥,并递上一瓢清凉的泉水。商人醒来后感激不已,看到阿诚如此贫困,却愿意倾其所有帮助自己,内心深受触动。

商人离开前,拿出一些银两送给阿诚,作为报答。但阿诚婉言谢绝了,他说:“我虽贫穷,但还能自给自足。您若真想感谢我,不如多做一些善事,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受益。”商人听后连连点头,感叹道:“你这样的人真是世间少有!即使身处困境,依然保持高尚的品格,实在令人敬佩。”

后来,商人再次来到山村,不仅带来了丰厚的物资,还出资修建了一条通往外界的道路,让村民们的生活得到了极大改善。而阿诚依旧过着“箪食瓢饮”的日子,不同的是,他脸上的笑容更加灿烂了。因为他知道,无论财富多少,内心的富足才是真正的幸福。

dān
piáo
yǐn

「箪食瓢饮」出处

《论语·雍也》一箪食,一瓢饮,在陋巷,人不堪其忧,回也不改其乐。”

「箪食瓢饮」解释

一箪食物,一瓢饮料。形容读书人安于贫穷的清高生活。

「箪食瓢饮」示句

而又有~,足以不死。★唐·韩愈《与李翱书》
上一篇:胆大包天
下一篇:儋石之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