戴天履地

在古老的华夏大地上,有一个名叫阿昊的年轻人。他生活在一个偏远的小村庄里,虽然家境贫寒,但他心怀壮志,总想着有一天能够“戴天履地”,成就一番伟大的事业。

阿昊从小就听村里的老人讲述天地之间的奥秘和英雄们的故事。那些故事让他明白,“戴天履地”不仅仅是指站在天地之间,更是一种对责任与担当的深刻理解。于是,他暗下决心,要走出村庄,去探索广阔的世界,并用自己的力量为他人带来福祉。

一天清晨,阿昊背上简单的行囊,告别了父母和乡亲,踏上了未知的旅途。一路上,他翻山越岭,历经风雨,但始终没有放弃心中的信念。在一次穿越密林时,他遇到了一群因洪水被困的旅人。面对危险,阿昊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,用智慧和勇气帮助大家找到了安全的出路。从那以后,“戴天履地”的责任感更加深植于他的内心。

几年后,阿昊成为了一名受人尊敬的工匠。他设计并建造了许多桥梁、房屋,改善了无数人的生活。每当有人称赞他的贡献时,他总是微笑着说:“我只是想尽己所能,不负头顶的这片天,脚下的这片地。”

最终,阿昊回到了自己的故乡,将所学传授给村里的年轻人。他告诉他们:“我们每个人都肩负着‘戴天履地’的责任,无论身处何方,都应努力让世界变得更美好。”从此,这个成语不仅留在了他的生命中,也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追求梦想、服务社会。

dài
tiān

「戴天履地」出处

《左传·僖公十五年》晋大夫三拜稽首曰‘君履后土而戴皇天,皇天后土,实为君之言。群臣敢在下风。’”

「戴天履地」解释

戴顶着天;履踏,踩着。头顶着天,脚踩着地。形容人活在天地之间。比喻恩德深广,如天高地厚。

「戴天履地」示句

上一篇:殆无孑遗
下一篇:戴发含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