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有迳庭

在一座宁静的小镇上,有一位名叫李远的年轻书生。他天资聪颖,却性格孤傲,常常自视甚高,总觉得自己与别人“大有迳庭”,仿佛世间无人能理解他的才华和抱负。因此,尽管镇上的人都很友善,但李远却很少与他们交往,整日埋首于书房,钻研诗书。

一天,镇上来了一位游历四方的老者。这位老者衣着朴素,谈吐却风趣幽默,很快便吸引了众人的注意。人们纷纷邀请他到家中做客,而老者也乐于分享自己的见闻。消息传到李远耳中,他不屑地想:“不过是个四处漂泊的老人,又能有什么真才实学?我何必浪费时间去理会。”于是,他继续躲在书房里,对老者的到来毫不关心。

然而,有一天晚上,李远正在灯下苦读,突然听到窗外传来悠扬的琴声。那琴声如流水般清澈,又似高山般雄浑,令他心神荡漾,久久不能平静。他忍不住循声而去,发现琴声竟是从老者的住处传出。好奇心驱使下,他悄悄靠近,透过窗户看到老者正抚琴而歌,神情专注,周围的一切仿佛都融入了他的音乐之中。

这一幕让李远深受触动。第二天,他鼓起勇气拜访了老者,并坦言自己之前的轻视态度。老者听后哈哈一笑,说道:“每个人都有独特的价值,若只因表面差异就断定彼此‘大有迳庭’,岂不是错过了许多美好的事物?”李远恍然大悟,从此开始主动接触镇上的人们,渐渐学会了欣赏每个人的优点,也收获了更多的友谊。

多年后,李远成为了一位受人尊敬的学者。每当有人问他成功的秘诀时,他总会提到那位老者,并感叹道:“真正的智慧,不仅在于知识的积累,更在于学会尊重和理解他人。”

yǒu
jìng
tíng

「大有迳庭」出处

《庄子·逍遥游》大有迳庭,不近人情焉。”王先谦集解引宣颖云迳,门外路;庭,堂外地;大有,谓相远之甚。”

「大有迳庭」解释

比喻彼此差异很大。

「大有迳庭」示句

故古人的所谓‘封建’,和我们现在所用的‘封建’,本质上~。★郭沫若《中国古代社会研究》第四篇五
上一篇:大展宏图
下一篇:大有起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