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义凛然
在一座宁静的小镇上,生活着一位名叫李正的年轻人。他虽出身贫寒,却以正直和勇敢闻名于邻里之间。无论遇到什么困难,他总是坚持正义,从不向邪恶低头。镇上的人都称赞他“大义凛然”,而这个成语也成了他的代名词。
一天,镇上来了一伙强盗,他们横行霸道,四处掠夺百姓财物,甚至威胁到了镇长的安全。许多居民因为害怕报复,选择了沉默。然而,李正看到乡亲们生活在恐惧之中,心中愤懑不已。他决定挺身而出,保护大家的家园。
李正召集了几位志同道合的朋友,一起商议对策。有人提议直接与强盗对抗,但李正认为这样可能会造成更多无辜者的伤亡。经过深思熟虑,他制定了一个周密的计划:一方面派人暗中观察强盗的行踪,另一方面联络附近的军队请求支援。同时,他还主动接近强盗头目,假装愿意合作,以此拖延时间。
几天后,当强盗放松警惕时,军队突然包围了他们的据点。在最后的对峙中,强盗头目试图挟持一名村民作为人质,情况十分危急。这时,李正毫不犹豫地站了出来,大声说道:“放下武器!你们已经无路可逃,不要让更多人流血!”他的声音铿锵有力,眼神坚定无比,让强盗头目一时愣住。
最终,在李正的劝说和军队的压力下,强盗放弃了抵抗,被全部抓获。小镇恢复了往日的平静,居民们纷纷感谢李正的英勇行为。面对众人的赞扬,李正只是淡淡一笑,说:“我只是做了该做的事,守护家园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。”
从此以后,“大义凛然”不仅是一句形容词,更成为了李正精神的象征,激励着每一个听到这个故事的人。
大
义
凛
然
「大义凛然」出处
宋·曹辅《唐颜文忠公新庙记》大义凛然,奋裙首倡。”
「大义凛然」解释
大义正义;凛然严肃、或敬畏的样子。由于胸怀正义而神态庄严,令人敬畏。
「大义凛然」示句
因想起文丞相和谢先生,一般的~,使宋室虽亡,犹有余荣。★清·吴趼人《痛史》第二十二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