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勇若怯
在遥远的山村里,住着一个名叫阿远的年轻人。他身材魁梧,却总是沉默寡言,村里人都觉得他胆小怕事。有一次,村里的牛被野狼叼走了一头,大家聚在一起商量如何对付狼群,但阿远只是低着头不发一语。人们嘲笑他说:“你这样的人啊,连鸡都不敢杀,还谈什么打狼?”
然而,事实并非如此。阿远从小就跟随父亲学习武艺,他的力量和智慧远超常人。但他深知,真正的勇敢不是逞强好胜,而是懂得隐藏锋芒,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。因此,面对村民的误解,他从不辩解,只是默默地观察四周的环境,为即将到来的危机做准备。
一天夜里,狼群果然再次来袭。它们悄无声息地潜入村庄,准备偷袭牲畜。就在所有人都陷入沉睡时,阿远早已守候在暗处。他用自制的陷阱困住了领头的狼,并用精准的弓箭驱散了其余的狼群。整个过程没有惊动任何人,等到天亮,村民们才发现狼群留下的痕迹,以及被困住的那只巨大的灰狼。
这时,有人问阿远:“为什么你之前不说自己会这些本事?害得我们都以为你是个懦夫。”阿远微微一笑,说道:“真正的勇气并不是用来炫耀的,而是在需要的时候发挥作用。如果我过早显露能力,恐怕只会引来更多的麻烦,甚至让狼群改变策略,那后果可能更严重。”
听完这番话,村民们恍然大悟,纷纷对阿远刮目相看。从此以后,“大勇若怯”成了阿远的代名词,也成为这个小山村流传千古的佳话。而阿远依旧保持低调,继续守护着这片土地,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什么是真正的勇敢。
大
勇
若
怯
「大勇若怯」出处
宋·苏轼《贺欧阳少师致仕启》力辞于未及之年,退托以不能而止,大勇若怯,大智如愚,至贵无轩冕而荣,至仁不导引而寿。”
「大勇若怯」解释
怯怯儒。最勇敢的人看外表好象很胆怯的样子。形容真正勇敢的人沉着冷静。
「大勇若怯」示句
大智若愚,~,不是要埋冤他,正深爱着他,要他藏锋敛锷,以成大器。★清·夏敬渠《野叟曝言》第十三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