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肆厥辞
在一座繁华的古城中,有一位名叫李文的书生。他自幼饱读诗书,才华横溢,但性格张扬,喜欢夸夸其谈。每次与人交谈,他总是口若悬河,大肆厥辞,让人听得目瞪口呆。尽管他的言辞华丽,却常常缺乏实际内容,因此虽然许多人佩服他的口才,却也对他敬而远之。
一天,城中传来消息,说皇帝正在广纳贤士,准备选拔一批有真才实学的人入朝为官。李文听闻后兴奋不已,觉得自己终于有机会一展抱负了。他连夜撰写了一篇洋洋洒洒的文章,其中充满了晦涩难懂的典故和夸张的修辞手法。他自信满满地带着这篇文章前往京城参加选拔。
到了考场,主考官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臣。他翻开李文的文章,只见字里行间尽是浮夸之词,看似深奥,实则空洞无物。老臣皱起眉头,问李文:“你写这些文字时,可曾考虑过它们如何能用于治理国家?”李文一时语塞,只能支吾着回答:“晚辈以为,文章贵在气势恢宏,方显才华。”
老臣叹了口气,说道:“真正的才华不在于言语的铺陈,而在于是否能够解决实际问题。你的文章虽花团锦簇,却如空中楼阁,难以落地。”这番话让李文羞愧难当,他意识到自己过去一味追求表面功夫,忽视了内在的积累和实践的重要性。
从那以后,李文痛改前非,开始脚踏实地学习,注重将理论与现实结合。几年后,他再次参加科举考试,凭借扎实的学问和务实的态度成功入选。这一次,他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:只有充实的内涵,才能支撑起真正的“大肆厥辞”。
大
肆
厥
辞
「大肆厥辞」出处
明·刘基《〈宋景濂学士文集〉序》先生不分至高,极天下之书无不尽读,以其所蕴,大肆厥辞。其气韵沉雄如淮阴出师,百战百胜,志不少慑。”
「大肆厥辞」解释
大肆毫无顾忌。厥其,他的。铺张辞藻,大展文才。
「大肆厥辞」示句
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