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惊小怪
在一个宁静的小镇上,住着一个叫小明的年轻人。小明是个性格开朗、好奇心旺盛的人,但他有个习惯,就是特别爱“大惊小怪”。无论遇到什么事,他总是反应过度,弄得周围的人哭笑不得。
一天清晨,小明正在院子里浇花,突然听到头顶传来一阵扑棱棱的声音。他抬头一看,原来是一只麻雀飞到了树枝上。这本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,但小明却立刻扔下水壶,大声喊道:“天哪!有鸟袭击我们家树!快报警!”邻居王大爷正好经过,听到这话忍不住笑了起来,说:“小明啊,那只是只麻雀,它可能只是想歇歇脚。”小明挠了挠头,不好意思地笑了笑,“哦,原来是虚惊一场。”
没过多久,小明决定去镇上的超市买些日用品。刚走到超市门口,他就看到地上有一张五元钱的纸币。他顿时激动得手舞足蹈,高声喊道:“发财啦!我捡到钱啦!今天运气太好了!”旁边路过的李婶被他的声音吓了一跳,赶紧提醒他说:“孩子,这只是一点小钱,别这么激动嘛。”小明这才意识到自己的失态,连忙压低声音,把钱揣进口袋。
傍晚时分,小明和朋友们一起去河边钓鱼。正当大家安静等待鱼儿上钩的时候,小明忽然站起来,指着水面大叫:“哇!河里有东西动!会不会是水怪?”其他朋友纷纷转头看去,却发现只是浮标轻轻晃了一下。大家哄堂大笑,有人调侃他说:“小明,你是不是看太多恐怖片了?这种小事也值得这么大惊小怪?”小明尴尬地摸了摸鼻子,嘟囔道:“我以为真的有什么稀奇古怪的东西呢……”
尽管小明经常因为“大惊小怪”而闹出笑话,但他的朋友们还是很喜欢他,因为他总是能给大家带来欢乐。慢慢地,小明也开始意识到自己这个习惯,并努力改正。他学会了冷静观察,不再轻易被小事吓到或兴奋不已。虽然偶尔还是会犯老毛病,但大家都觉得,这样的小明才更真实、更可爱。
大
惊
小
怪
「大惊小怪」出处
宋·朱熹《答林择之》要肱把此事做一平常事看,朴实头做将去,久之自然见效,不必如此大惊小怪,起模画样也。”
「大惊小怪」解释
形容对没有什么了不起的的事情过分惊讶。
「大惊小怪」示句
兄弟,休要~的,则他便是杨衙内,是个有权有势的的。★元·李文蔚《燕青博鱼》第一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