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节不夺
在古老的山村里,有一位名叫李然的年轻人。他自幼家境贫寒,但心怀大志,为人正直善良。村里的人都知道,李然虽然生活艰难,却始终坚持自己的原则,从不因外界的诱惑或压力而改变初心。人们常说,他是个“大节不夺”的人。
有一年,山村里遭遇了百年不遇的大旱。田地干裂,庄稼枯萎,村民们陷入了深深的困境。为了活命,许多人不得不背井离乡,去寻找新的生计。然而,李然却选择留在村里,与年迈的母亲相依为命。他相信,只要大家齐心协力,一定能渡过难关。
一天,一个富商路过山村,看到这里的情况后,提出愿意出高价收购村民的土地。他说:“你们的土地已经无法耕种,不如卖给我,我可以给你们足够的银两,让你们去别处谋生。”许多村民心动了,纷纷商量着要卖掉土地。然而,李然却站了出来,劝阻大家:“这片土地是我们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根本,即使现在遇到困难,也不能轻易放弃。如果我们失去了土地,将来拿什么养活自己?”
富商见李然反对,便试图用金钱收买他,承诺给他双倍的报酬。但李然毫不动摇,坚定地说:“我宁可饿死,也不会出卖自己的家园和尊严。”他的言行感染了许多村民,最终,大家决定团结起来,共同寻找解决办法,而不是屈服于眼前的诱惑。
后来,在李然的带领下,村民们合力挖井取水,终于找到了一处地下水源。他们用这些水灌溉田地,逐渐恢复了生产。几年后,山村重新焕发了生机,而李然也因为他的坚持和智慧,被推举为村长。
这个故事告诉我们,“大节不夺”不仅是一种品格,更是一种力量。它能让人在面对困难和诱惑时,始终保持初心,守护真正重要的东西。
大
节
不
夺
「大节不夺」出处
《论语·泰伯》临大节而不可夺也。”
「大节不夺」解释
大节临难不苟的节操;夺丧失。指面临生死关头,仍不改变其原来志向。
「大节不夺」示句
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