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鸭惊鸳
在江南的一个小镇上,有一片美丽的湖泊,湖水清澈见底,四周绿树成荫。这里栖息着许多水鸟,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成双成对的鸳鸯。它们羽毛艳丽,常常在湖面上嬉戏,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欢乐。
有一天,一个年轻人来到湖边。他背着弓箭,显然是个猎人。他看到湖中游弋的鸭子,心想:“如果能打下几只鸭子回去,今晚就能美餐一顿了!”于是,他悄悄地拉满弓弦,瞄准了一只正在低头觅食的野鸭。
“嗖”的一声,箭矢破空而出,正中目标!那野鸭扑腾了几下翅膀便沉入水中。然而,这一声巨响却惊动了其他水鸟。原本安静栖息的鸳鸯们顿时慌乱起来,纷纷振翅飞离湖面,甚至有几对鸳鸯因为太过匆忙而失散开来。
岸边的一位老渔夫目睹了这一切,他叹了口气,走到年轻人身边说道:“小伙子啊,你可知道你刚才做了一件多么可惜的事?你为了打一只鸭子,却惊扰了这些恩爱的鸳鸯。它们本是天生的一对,如今却被你的举动拆散,或许再难重逢。”
年轻人愣住了,他低头看着手中的弓箭,又望向湖面。那些曾经亲密无间的鸳鸯已经消失在天际,只剩下涟漪荡漾的湖水和零星漂浮的羽毛。他忽然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不仅伤害了一个生命,也破坏了这片湖泊的和谐与美好。
从那天起,年轻人决定不再随意捕杀动物。他开始学习如何与自然和平共处,并用自己的经历告诫别人:不要因一时贪念而酿成无法挽回的后果。“打鸭惊鸳”的故事也在小镇上传开,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,更是一则关于尊重生命的深刻教训。
打
鸭
惊
鸳
「打鸭惊鸳」出处
明·梅鼎祚《昆化奴》第二折我不是要害你性命也,则怕打鸭惊鸳,打草惊蛇。”
「打鸭惊鸳」解释
比喻打甲惊乙。也比喻株连无罪的人。
「打鸭惊鸳」示句
焚琴煮鹤垂垂尽,~事事非。★傅尃《避地》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