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草蛇惊
在一个宁静的小山村里,流传着一个关于“打草蛇惊”的故事。村子里有个年轻人叫阿诚,他聪明机智,但有时做事却不够谨慎。一天,阿诚听闻后山的竹林里藏了一条大蛇,据说这条蛇已经伤害了不少家禽,村民们对此忧心忡忡。
为了替大家除害,阿诚决定独自前往竹林寻找那条蛇。他带上了长棍和绳索,信心满满地走进了幽深的竹林。刚进入竹林没多久,他就发现地上有一串蜿蜒的痕迹,似乎是蛇爬过的踪迹。顺着这些痕迹,阿诚小心翼翼地向前走,同时用棍子敲打周围的草丛,希望能逼出那条蛇。
然而,就在他用力打草的时候,意外发生了。一条小青蛇突然从旁边的灌木丛中窜了出来,把阿诚吓了一跳。虽然这条蛇并不大,但它快速移动的身影让阿诚慌了神。他急忙挥舞棍子驱赶,却不小心碰倒了一旁的一块石头。随着石头滚落,竹林深处传来沙沙声,紧接着,一条巨大的黑影缓缓出现——正是村民口中的那条巨蛇!
原来,阿诚的举动惊动了巨蛇,它原本正潜伏在不远处休息,却被突如其来的动静唤醒。巨蛇昂起头,吐着信子,目光锐利地盯着阿诚。阿诚意识到自己犯了一个错误:只顾着打草,却忽略了可能存在的危险。此时,他不敢轻举妄动,只能屏住呼吸,与巨蛇对峙。
幸运的是,阿诚很快冷静下来。他想起老猎人曾经教过他的方法,于是慢慢退到安全距离,然后迅速点燃随身携带的火折子。火焰的光芒和热量果然让巨蛇有所忌惮,最终慢慢退回了竹林深处。阿诚松了一口气,但也明白这次行动暴露了自己的鲁莽。
回到村子后,阿诚将经历告诉了村民们,并承认自己的失误。“打草蛇惊”不仅让他学到了教训,也让村民们更加警惕潜在的危险。从此以后,每次处理类似的事情时,他们都会多一分思虑,少一分冲动。
打
草
蛇
惊
「打草蛇惊」出处
《景德传灯录·省念禅师》问‘四众围观,师说何法?’师曰‘打草蛇惊’”
「打草蛇惊」解释
打草惊了草里的蛇。原比喻惩罚了甲而使乙有所警觉◇多比喻做法不谨慎,反使对方有所戒备。同打草惊蛇”。
「打草蛇惊」示句
但恐见黄商伯狼狈后,~,亦不敢放手做事耳。★宋·朱熹《答黄仁卿书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