寸量铢称

在一个古老的小镇上,有一位以精明著称的商人,名叫李掌柜。他经营着一家杂货铺,生意兴隆,但人们背后总议论他太过计较,凡事都要“寸量铢称”,不肯吃一点亏。尽管如此,镇上的居民还是喜欢到他的店里买东西,因为他卖的东西质量上乘,从不掺假。

有一天,一个衣衫褴褛的老人走进了李掌柜的店铺。老人手里拿着一块布包,小心翼翼地打开后,露出了一颗闪闪发光的宝石。“李掌柜,”老人低声说道,“这是我祖上传下来的宝贝,如今我家境艰难,想把它卖了换些粮食。”

李掌柜接过宝石仔细端详,发现这是一块极为罕见的蓝宝石,价值连城。然而,他并没有表现出惊喜,而是皱起眉头说:“老人家,这宝石虽好,但上面有些许裂痕,恐怕会影响价格。我最多只能给您五两银子。”老人听后一脸失望,叹了口气准备离开。

就在这个时候,旁边的一位年轻学徒忍不住小声提醒李掌柜:“师傅,这可是稀世珍宝啊!您这样低价收购,是不是太苛刻了?”李掌柜瞥了学徒一眼,没有直接回答,而是转头对老人说:“老人家,如果您愿意再添点别的物件,比如那块包裹宝石的布,我可以多加一两银子。”

老人犹豫片刻,最终点头同意。交易完成后,他黯然离去。学徒满脸疑惑地问李掌柜:“师傅,您为何如此斤斤计较?明明知道那是无价之宝!”

李掌柜微微一笑,拍了拍学徒的肩膀,说道:“孩子,你只看到了宝石的价值,却没注意到老人的状态。他显然急需用钱,而如果我出高价买下宝石,他一定会怀疑我的诚意,甚至觉得我在欺骗他。这样一来,他内心反而会不安。现在用合理的价格成交,他既得到了帮助,又不会心生疑虑,这才是真正的善举。”

学徒恍然大悟,从此明白了“寸量铢称”不仅是精打细算,更是一种智慧和处世之道。

cùn
liáng
zhū
chēng

「寸量铢称」出处

宋·苏洵《史论下》欲寸量铢称,以摘其失,则烦不可举。”

「寸量铢称」解释

论寸来量,论铢来称。比喻点点滴滴地计量,烦琐不切实用。

「寸量铢称」示句

上一篇:寸蹄尺缣
下一篇:寸心千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