寸丝不挂

在一个宁静的山村里,住着一位名叫阿莲的年轻女子。她以织布为生,手艺精湛,织出的布匹柔软细腻,远近闻名。然而,阿莲性格孤傲,从不轻易与人交往,也极少炫耀自己的技艺。村里的人常说:“阿莲啊,就像那寸丝不挂的天空,干净得没有一点杂质。”

一天,城里来了一位富商,听闻阿莲的手艺后特意登门拜访。他带来了一大袋银两,希望阿莲能为他织一匹世间独一无二的锦缎,用来献给皇室。面对丰厚的报酬,阿莲却只是淡然一笑,说道:“我织布并非为了钱财,而是为了心中的一份宁静。若你执意强求,恐怕难以如愿。”富商不甘心,软磨硬泡,甚至威胁要将她的名声传扬出去,让她无法清静度日。

阿莲沉默良久,最终答应下来,但提出了一个条件:富商必须在村外的小河边等上七七四十九天,直到她完成这件作品。富商虽然不满,但也只能答应。于是,他每日坐在河边,看着流水潺潺,渐渐开始反思自己的贪婪和急功近利。

与此同时,阿莲闭门不出,专心织布。她用最纯净的蚕丝,融入了自己对天地自然的理解,终于在第四十九天的清晨完成了这匹锦缎。当富商再次见到阿莲时,他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了——那锦缎仿佛蕴含着日月星辰、山川河流,每一根丝线都散发出柔和的光芒。

然而,阿莲却将锦缎剪成碎片,丢入河中。她平静地对富商说:“真正的美好,不应被束缚于物质之中。如同寸丝不挂的天空,无拘无束才是它的本质。”富商愣住了,随后恍然大悟,向阿莲深深鞠了一躬,然后离开了山村。

从此以后,阿莲继续过着简朴的生活,而那条小河则因锦缎的碎片变得波光粼粼,成为了村里一道美丽的风景。

cùn
guà

「寸丝不挂」出处

宋·释道元《景德传灯录》卷八师便问‘大夫十二时中作么生?’陆云‘寸丝不挂。’”

「寸丝不挂」解释

原为佛家语,比喻心中无所牵挂◇多指赤身裸体。

「寸丝不挂」示句

热甚,~,故不敢出门。★明李贽《焚书·答陆思山》
上一篇:寸铁在手
下一篇:寸土不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