存心养性
在一座宁静的小山村里,住着一位名叫李然的年轻人。他自幼父母双亲早逝,由村里的老人抚养长大。虽然生活清贫,但李然心地善良,总想着如何帮助别人。村里人都夸他是个有德行的好孩子,可李然却常常感到内心浮躁,觉得自己无法真正平静下来。
一天,村里来了一位游方道士。这位道士鹤发童颜,精神矍铄,村民们纷纷围上去请教养生之道。李然也好奇地凑了过去,向道士倾诉自己的困惑:“我虽想做个好人,但心中总有许多杂念,难以专注,更谈不上修身养性。”道士听后微微一笑,说道:“存心养性并非一朝一夕之事,需从日常点滴中磨砺。你若真心求道,不妨随我修行几日。”
于是,李然跟随道士来到山间的一座茅屋。道士让他每天清晨打扫庭院、挑水劈柴,并叮嘱他做事时要全神贯注,不可分心。起初,李然觉得这些活计枯燥无味,几次想放弃,但想到自己的初心,便咬牙坚持了下来。渐渐地,他发现,每当自己专注于手头的工作时,那些烦人的杂念竟悄然消失了。
一个月后,道士对李然说:“记住,存心即是守住本心,不为外界所扰;养性则是通过实践培养内在的平和与智慧。你现在已初窥门径,未来还需不断修炼。”说完,道士飘然而去,只留下李然独自伫立在山间。
回到村庄后,李然变得更加沉稳踏实。他不仅继续帮助乡亲们解决各种困难,还经常劝导大家保持内心的宁静。从此,小山村更加和谐安宁,而李然也终于明白,“存心养性”不是遥不可及的目标,而是融入生活的每一天。
存
心
养
性
「存心养性」出处
《孟子·尽心上》存其心,养其性,所以事天也。”
「存心养性」解释
保存赤子之心,修养善良之性。旧时儒家宣扬的修养方法。
「存心养性」示句
释氏只令人到知天处休了,更无~事天也。★《二程全书·外书十二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