存亡安危

在一个古老的王国里,有一位睿智的老臣名叫李安。他一生为国尽忠,深得百姓爱戴。然而,随着新王登基,朝廷内部逐渐分裂成两派:一派主张扩张领土,另一派则希望休养生息。两种声音争执不下,整个国家陷入了存亡安危的边缘。

一天夜里,国王召见了李安,询问他对当前局势的看法。“陛下,”李安缓缓说道,“国家如今如履薄冰,任何一步错棋都可能导致万劫不复。我们必须以百姓福祉为重,切不可因一时贪念而发动战争。”然而,年轻气盛的国王却听不进去,他认为只有通过武力才能彰显国家的强大。

不久后,国王决定出兵邻国,试图夺取更多资源和土地。李安虽极力劝阻,但最终还是无法改变国王的决心。他只能默默祈祷,并暗中安排心腹将领尽量减少士兵伤亡。果然,战争初期看似顺利,但敌军很快反击,将王国军队逼入绝境。消息传回国内,朝野震动,百姓惶恐不安。

危急关头,李安挺身而出,亲自前往敌营谈判。他用智慧与诚意打动了敌方首领,不仅成功撤回残余部队,还签订了一份和平协议。当李安归来时,满城百姓夹道欢迎,称他是“国家的柱石”。而国王也终于意识到自己的鲁莽,向李安深深致歉:“若非先生,我恐怕已让祖宗基业毁于一旦。”

从那以后,国王开始倾听老臣的建议,励精图治,使国家重新走向繁荣。而“存亡安危”这四个字,则被刻在皇宫大殿上,时刻提醒后人:一个国家的命运,往往取决于领导者是否能审时度势、慎思笃行。

cún
wáng
ān
wēi

「存亡安危」出处

《荀子·王制》功名之所就,存亡安危之所堕,必将于愉殷赤心之所。”

「存亡安危」解释

使将要灭亡的保存下来,使极其危险的安定下来。形容在关键时刻起了决定作用。

「存亡安危」示句

上一篇:存十一于千百
下一篇:存而不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