村夫野老
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里,住着一位年过六旬的老人,人称“村夫”。他虽然衣着朴素,满手老茧,却有一颗睿智而善良的心。他年轻时走南闯北,见识广博,后来选择隐居在这片青山绿水之间,与鸟兽为伴,以耕读为乐。
一天,一个城里来的书生迷路至此,饥寒交迫地倒在了村口。村夫发现后,将他背回自己的茅草屋中,用热汤和粗粮救醒了他。书生醒来后,看到这简陋的环境,不禁皱起眉头,但碍于救命之恩,还是忍耐下来。他问村夫:“您为何甘愿待在这穷乡僻壤?难道不觉得浪费才华吗?”村夫微微一笑,说:“人生如溪水,哪里流淌不是活?我在此处,日出而作,日落而息,无拘无束,何尝不是一种幸福?”
书生听后若有所思,却仍心存疑虑。几日后,他身体恢复,准备离开。临行前,他向村夫请教关于仕途的问题,因为他在科举考试中屡屡失败,内心充满挫败感。村夫沉吟片刻,说道:“你的学问不可谓不高,但或许少了些‘接地气’的东西。就像田里的庄稼,只有根深扎于泥土,才能茁壮成长。”
书生带着这句话回到了城市,开始改变自己以往孤傲的态度,主动接触市井百姓,倾听他们的疾苦,并将其写入文章之中。几年后,他终于高中状元,成为朝廷重臣。而当他再次回到那个小山村时,却发现村夫早已驾鹤西去,只留下一片郁郁葱葱的竹林。
站在竹林前,书生感慨万千:那些看似平凡的“村夫野老”,其实往往藏着最深刻的智慧。真正的力量,从来不只是来自庙堂之上,也源自民间大地。
村
夫
野
老
「村夫野老」出处
明·焦竑《玉堂丛语·行谊》周文襄公忱巡抚江南时,尝支驺从入田野间,与村夫野老相语,问疾苦。”
「村夫野老」解释
旧指生活在农村的农民和老人。
「村夫野老」示句
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