村夫俗子
在一座偏僻的小山村里,住着一位名叫阿牛的年轻人。阿牛是个典型的“村夫俗子”,他朴实无华,却也有些粗鄙无知。他每日除了耕田种地,就是与村里的伙伴们喝酒打牌,过着平淡而单调的生活。尽管如此,阿牛心中总有一股隐隐的不安——他觉得自己好像错过了什么重要的东西,但又说不上来是什么。
一天,村里来了一个衣着华丽、举止优雅的外乡人。此人自称是京城来的书生,因迷路暂歇于此。村民们纷纷围上前去,对这位不速之客充满了好奇。然而,当书生开口谈论诗词歌赋和天下大事时,大家却听得云里雾里,只有阿牛站在人群后面默不作声。
夜晚,书生借宿在阿牛家中。两人坐在昏暗的油灯下,书生问阿牛:“你为何白天不与其他村民一起发问?”阿牛挠了挠头,憨厚地笑道:“我不过是个村夫俗子,哪懂得那些高深的东西。听他们问了半天,我也没明白。”书生微微一笑,说道:“学问不分贵贱,只要你肯用心,自然会有所收获。”
从那晚起,阿牛开始向书生请教知识。起初,他连最简单的字都认不全,但他并不气馁,而是每天挑灯夜读,甚至把省下的钱买了几本旧书带回家研习。渐渐地,他不仅学会了识字,还能背诵一些诗句。他的变化让村民们大为惊讶,有人讥讽他装模作样,也有人羡慕他的进步,但阿牛毫不在意,依旧埋头苦学。
几年后,阿牛考中了秀才,成为村里第一个走出大山的人。他没有忘记自己的初心,用所学的知识帮助家乡修建水利、改善农耕技术,使整个村庄焕然一新。从此,“村夫俗子”不再是贬义词,而成了激励人们奋发图强的象征。
村
夫
俗
子
「村夫俗子」出处
明·胡文焕《群音类先〈赛四节记·踏雪寻梅〉》今朝乐事古应稀,数瓯满饮,休负明时,村夫俗子,枉营营岂知滋味。”
「村夫俗子」解释
指粗野鄙俗的人。
「村夫俗子」示句
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