摧坚获丑
在古老的中原大地上,有一个名叫李昊的年轻将军。他自幼习武,智勇双全,深受百姓爱戴。然而,这片土地并不平静,北方的蛮族屡次侵犯边境,烧杀抢掠,令无数家庭流离失所。面对这样的局势,李昊决定主动出击,用一场胜利来保卫家园。
一天深夜,李昊召集了手下最精锐的士兵,对他们说道:“敌军虽然人数众多,但他们的主力多是乌合之众,真正的威胁在于他们的先锋部队。只要我们能‘摧坚获丑’,击溃他们的精锐,剩下的便不足为惧。”士兵们听后士气高涨,纷纷表示愿意跟随李昊冲锋陷阵。
第二天清晨,李昊率领部队悄悄接近敌军营地。他们发现敌人的先锋部队驻扎在一处高地,四周布满陷阱和哨兵,防守极为严密。然而,李昊早有计划,他命令一部分士兵佯攻东侧,吸引敌人的注意力,而他自己则带领一支精锐小队绕到敌军背后,准备发动突袭。
战斗打响后,敌人果然中计,将大部分兵力调往东侧迎战。此时,李昊抓住机会,率众从背后猛攻敌军先锋部队。由于措手不及,敌军很快陷入混乱。李昊身先士卒,挥舞长枪如龙腾虎跃,每一击都让敌人闻风丧胆。经过一番激战,敌军先锋部队被彻底击溃,主将也被活捉。
失去先锋部队的敌军顿时乱了阵脚,再也无法组织有效的抵抗。李昊乘胜追击,一路收复失地,最终迫使敌军撤回北方。消息传回国内,百姓欢欣鼓舞,纷纷称赞李昊“摧坚获丑”的英勇战绩。
从此以后,“摧坚获丑”不仅成为李昊的代名词,也成为激励后人奋勇向前的精神象征。无论面对多么强大的敌人,只要有智慧与勇气,就能找到突破口,取得最后的胜利。
摧
坚
获
丑
「摧坚获丑」出处
宋·曾巩《折克行彭保传官制》开通道途,收复贼聚,摧坚获丑,尔功居多。”
「摧坚获丑」解释
摧坚击溃敌精锐部队。丑众,指敌人。挫败敌方精锐的军队,俘获敌寇。形容作战十分英勇。
「摧坚获丑」示句
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