窜端匿迹

在一座偏远的山村里,流传着一个关于“窜端匿迹”的神秘传说。据说,村后那片密林中藏着一件宝物,但只有最聪明、最有耐心的人才能找到它。然而,无数年来,无论是贪婪的盗贼还是勇敢的探险者,都未曾揭开它的秘密。

阿诚是村里一个普通的年轻人,他从小就听祖父讲述这个故事。与别人不同的是,他对宝藏并不感兴趣,反而对如何破解谜题充满好奇。一天夜里,月光如水洒满大地,阿诚再次翻阅祖父留下的旧书,发现了一段隐晦的文字:“真正的答案,不在眼前,而在心间;若想得见,必先隐己。”

第二天清晨,阿诚决定亲自前往密林一探究竟。他带上了简单的干粮和一把小刀,便踏入了那片阴森的树林。越往深处走,四周越发寂静,连鸟鸣声也消失了。突然,他看到前方有一块巨大的石碑,上面刻着几个模糊的字:“窜端匿迹,方显真章。”阿诚思索片刻,意识到这可能就是关键线索。

于是,他停下脚步,闭上眼睛,让自己融入环境之中。他屏住呼吸,感受风吹过树叶的声音,聆听脚下枯枝断裂的细微响动。渐渐地,他的心变得异常平静,仿佛整个世界只剩下自然的律动。就在这时,他隐约听到一阵低沉的嗡鸣声从某个方向传来。

顺着声音的方向,阿诚拨开荆棘,最终来到了一棵参天古树前。树根处有一个隐蔽的小洞,洞口被苔藓覆盖,几乎难以察觉。他伸手进去摸索,竟然触碰到一个冰凉的金属盒子。打开一看,里面并没有金银珠宝,而是一面古老的铜镜,镜面上映出的正是他自己。

阿诚恍然大悟:所谓的“窜端匿迹”,并非指隐藏外物,而是要摒弃杂念,回归本心。真正的宝物,不是外界的财富,而是内心的清明与智慧。

cuàn
duān

「窜端匿迹」出处

《淮南子·人间训》夫事之所以难知者,以其窜端匿迹,立私于公,倚邪于正,而以胜感人之心者也。”

「窜端匿迹」解释

比喻掩盖事情的真相。

「窜端匿迹」示句

上一篇:醋海翻波
下一篇:蹿房越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