簇锦团花
在一座四季如春的小镇上,有一家传承百年的绣坊,名为“簇锦轩”。这家绣坊以精美的刺绣闻名,尤其是用丝线织成的花鸟图案,栩栩如生,仿佛能闻到花香、听到鸟鸣。镇上的人都说,“簇锦轩”的作品就像成语“簇锦团花”一样,繁丽而充满生机。
绣坊的主人是一位年过六旬的老人,名叫柳婆婆。她年轻时曾是宫廷御用绣娘,后来回到家乡开了这间绣坊。虽然年事已高,但她手中的针线依旧灵活得令人惊叹。一天,一个衣衫褴褛的小女孩怯生生地站在绣坊门口,眼中满是羡慕地看着橱窗里陈列的绣品。柳婆婆注意到了她,便温和地邀请她进屋。
小女孩名叫小芸,父母早逝,靠帮人做杂活勉强糊口。她告诉柳婆婆,自己从小就喜欢看绣坊里的作品,但从未敢奢望学习刺绣。柳婆婆仔细观察了小芸的双手,发现她的手指纤细灵巧,于是决定收她为徒。“每一朵花都需要耐心和细心去呵护,才能绽放出最美的姿态。”柳婆婆语重心长地说。
从那天起,小芸每天清晨都会来到绣坊,跟随柳婆婆学习刺绣技艺。起初,她连最基本的针法都掌握不好,常常扎破手指。但无论多苦多累,她都没有放弃,因为她知道,这是改变命运的机会。几年后,小芸终于可以独立完成一幅完整的绣品。当她第一次将自己绣的一幅牡丹图呈现在柳婆婆面前时,老人欣慰地笑了:“你的作品已经达到了‘簇锦团花’的境界!”
随着时间推移,小芸的名声逐渐传开,她的绣品不仅受到镇上人的喜爱,还吸引了远方的商人前来订购。然而,她始终不忘柳婆婆的教诲,坚持用心对待每一件作品。多年后,当柳婆婆安详离世时,小芸接过了绣坊的重任,继续将这份美丽与希望传递给更多的人。
簇
锦
团
花
「簇锦团花」出处
明·郭勋《英烈传》第一回正出朝门,恰遇知心好友,现做太尉,叫做哈麻,领着一班女乐,都穿着绝样簇锦团花白寿衣,都戴着七星摇拽堕马妆角髻,都履着绒扣锦帮三寸凤头鞋……约有五十余人进宫而来。”
「簇锦团花」解释
簇聚成团。锦有花纹的丝织品。形容五色缤纷,繁华艳丽的景象。
「簇锦团花」示句
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