粗袍粝食

在一座偏远的山村里,住着一个名叫阿诚的年轻人。他家境贫寒,平日里穿着粗布缝制的袍子,吃着粗糙的米饭和简单的蔬菜,过着“粗袍粝食”的生活。然而,阿诚并不因此感到自卑,他坚信只要努力,总有一天能改变自己的命运。

阿诚从小就喜欢读书,但因为家里买不起昂贵的书籍,他只能每天清晨翻越两座山头到村里的私塾偷听先生讲课。有时候,他会悄悄捡起学生们丢弃的旧纸片,带回家仔细研究上面的文字。尽管生活艰苦,但他从未放弃对知识的渴望。

一天,私塾的先生注意到了站在窗外专注听讲的阿诚。先生被他的毅力所打动,于是主动邀请他进屋学习,并免去了学费。从那以后,阿诚更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,白天认真学习,晚上借着微弱的油灯复习功课。他知道,唯有勤奋才能让自己走出这片大山。

几年后,朝廷举行科举考试,阿诚凭借扎实的学识通过了层层选拔,最终考中了进士。当他衣锦还乡时,村民们纷纷前来祝贺。面对众人的夸赞,阿诚却依然保持着谦逊的态度。他说道:“我今天的成就,离不开当初‘粗袍粝食’的日子,正是那样的经历让我懂得了坚持与珍惜。”

后来,阿诚成为了一位受人尊敬的地方官。他用自己的积蓄为家乡修建了学校,让更多的孩子有机会接受教育。而他自己始终铭记那段艰难岁月,用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坚韧与感恩。

páo
shí

「粗袍粝食」出处

《后汉书·袁京传》[袁彭]行至清,为吏粗袍粝食,终于议郎。”

「粗袍粝食」解释

粗劣的衣食。形容生活俭朴。

「粗袍粝食」示句

上一篇:聪明智能
下一篇:粗服乱头